疫情虽然给部分文化创意产业造成重大损失,但也提振了部分业态的需求。 比如,以游戏为代表的行业就逆势而上。 《王者荣耀》大年夜收入达20亿元,疫情期间,成都文旅线上活动也出现不少创新案例。
打造新业态
我市文旅产业要借疫情之机,化解积压产能,加快发展新产能,催生新业态、新业态。新的商业计划。 民营经济、直播流量等领域将是未来文旅产业的新领域。
新产品推出
我市将挖掘周末夜经济文旅消费活力,推出成都“旅游新风尚”系列产品。 周末旅游目的地,将陆续推出10个夜间旅游景点、10个夜间视听剧场、10个夜间文学馆等优质夜间旅游项目。
新冠肺炎让文旅产业陷入瘫痪,但没有春天不来。 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按照防控优先的原则,我市全力有序推进旅游产业文化复工复产,旅游业按下了“快进键”,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目前,成都89家A级景区中,已有73家已开放。 前天,成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多阳那木,融创文旅城主任刘军,成都旅游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朱丹。 大学教授受邀做客“新天府客厅”,为公众讲解成都文化旅游。 探索行业复工复产的新机遇、新动力,分享成都文旅化危为机的探索。
危机时刻,在线文旅产业逆势而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大部分景区成都、川西临盘等地,博物馆有序开放,街道敞开迎客。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策划融入成都元素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着力拉动文化旅游市场。 成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多阳纳木表示,“我们期待成都文旅产业消费在疫情过后快速恢复并释放潜力。” 有信心。
在备受关注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除了多家博物馆重新开放或确定开放日期外,成都市文化中心和部分区县文图博物馆已向公众开放。 可以选择就近参加活动、借书。 此外,读者还可以登录成都数字图书馆,这里也提供了大量的数字阅读资源进行阅读。
据悉,天府绿道、乡村旅游等旅游线路也已向公众开放。 天府绿道金城公园内的贵溪生态公园、金城湖公园、姜家艺术园、青龙湖等公园近期有序开放。
危机救助政策与专班双管齐下
为解决企业经营问题、恢复产业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应对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及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措施等政策支持。 同时,我市还精准发力解决企业各类难点痛点。 在全市“落实政策、帮扶企业、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专项行动下,市文化和旅游局还专门为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行业协会设立了服务专班。 。
多阳娜木表示,办公室成立了“服务专班”,派出41名企业服务专员,全力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 服务工作组成员和企业服务专员都是办公室及下属单位的业务支柱。 主要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解决问题和后续工作。 根据要求,调动的服务人员原则上必须完全休息,留在公司,把公司当作工作场所。 如果企业不恢复正常运营,服务专家将不会返回代理机构。
截至本月15日,市文广旅游局41名专员共收到企业困难投诉159件,现场并会同地方解决问题92件。 文化、旅游和行政部门,涉及金融贷款、社保缴纳、免税、专项资金支持等九大类。
在各方努力下,截至3月16日,我市1802家文旅旅游企业尚未关门复工。 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2家,A级景区73家,星级酒店、绿色饭店、文化主题酒店、主题旅游旅馆、星级旅游宾馆、星级农庄等住宿企业115家。 共有82个项目纳入市文化旅游项目库和省重大文化旅游在建项目。 截至目前,已有70家单位复工,复工率85.4%。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缓解旅行社现金压力,按照现行规定,我市还临时向旅行社退还部分服务质量保证金。 目前,全市已有648家旅行社要求临时退还保证金,金额达2.6亿元。 目前,已有306家旅行社、550家分社已办理完毕,临时退款14658万元。 。
补短板,推出精品夜间旅游项目
多阳娜木透露,新形势下,我市将引导全市文旅企业大力发展新商业业态、新产品。 适应新的消费模式。 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将进一步挖掘全市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对文艺演出、冰雪运动、温泉度假、养生养生、游学游学等业态进行重点研究,精心谋划以弥补项目的不足。 在提振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方面,我市将深化周末夜经济和文旅消费活力,推出周末系列端“成都旅游新风尚”。 打造魅力旅游目的地,陆续推出10个夜间旅游景点。 拥有10家夜间视听剧场、10家夜间文艺画廊等优质夜间旅游项目。
营销方面,我市将首先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激活成都周边及全省旅游市场,陆续策划推出2020年天府绿道文化旅游节和“成都,再相会”。 “主题摄影大赛、天府古镇旅游节等精彩文旅活动,并将继都江堰融创文旅小镇冰雪大世界开幕之际隆重推出“熊猫冰雪节”,依托都江堰融创文旅小镇围绕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机制,陆续推动四川周边地区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全国性地区的旅游营销活动,恢复旅游营销活动。旅游市场尽快举办2020中国旅游文化周、成都高级别论坛、2020中美旅游大会、2020世界旅行者大会及全球旅游买家齐聚成都等国外旅游节庆活动。
心声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朱丹:
文化旅游复工复产增强社会信任 谈及成都文旅产业复工复产,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朱丹认为,文旅产业的根本支点是空间转移、自由自在。人员流动和聚集,其产业关联性非常强,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辐射力,构成社会经济的先行指标。 如今,成都文化和旅游产业全面恢复生产、稳定达产,对于坚定信心、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复工复产将对改善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文化旅游产业吸收了大量的资金。 据统计,每100名成都居民就有11人从事文化旅游行业。 文化和旅游领域复工复产可以稳定大量就业人员。 他还指出,我市陆续出台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 这些政策精准有力,既着眼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根本关切,又着眼于未来发展。 为落实这些政策,我市还专门成立了“落实政策、帮扶企业、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专班,负责政策落实。 这些为我市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化旅游产业。
朱丹认为,行业复苏后,必然会出现发展、转型升级的机会。 他表示,化危为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要借疫情之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新产能,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他预计,未来民营经济、直播流量等领域将成为文旅产业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