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搞一刀切。 按照境外防输入、境内防扩散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的条件和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估。 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停开放。 疫情中低风险地区旅游景区开放时间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
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我们要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毫不松懈,狠抓各项防控工作。 景区重新开放前,应提前编制《风景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的应急措施和处置程序。 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 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积极开展广告宣传和咨询工作。 要从防控大局出发,积极开展公众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疫情防控意识,避免因大范围跨区域影响加大防控风险。 因景区开放造成的人员流动或导致公众对疫情防控形势误判的。
2. 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管理。
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 按照当地要求开展员工健康管理,了解员工出行轨迹,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要实行“一对一、一测、一记录”制度。 进入景区前应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要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及时给予救助和指导。
加强疫情防控培训。 对从业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上岗前具备必要的防控和干预知识和能力。
严格的工作规范。 必须严格执行“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实行错峰用餐; 减少会议次数,必要的会议应缩短并控制规模。
3. 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现场防控工作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 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旅游服务中心、招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办法和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重点防护点,做好防护。提高认识,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5. 快速有效地处理异常情况
加强沟通和联系。 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文化旅游等部门的联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准备好做出相应的回应。 有员工或疑似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疫情场所进行消毒,暂时关闭景区,待疫情得到控制并报批后方可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