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有什么特色?
黄梅县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黄梅鱼面
黄梅鱼面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特产。黄梅鱼面色白如银,条细如丝,烹调方便,并可陪辅各种肉类和素菜,使主菜更为增色,吃起来味道鲜美。
2、黄梅禅茶
此茶具有条索紧细匀秀、锋苗白毫显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醇浓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柔软、多汁耐泡等特征,饮之回味无穷。
3、黄梅青虾
“黄梅青虾”系指产于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源感湖及源感湖周边地区的青虾。黄梅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庞大的种群,优良的种质,纯正的品系,青蓝透明的颜色,丰富多样的微量元素,全国罕见,并一直为业内人士所称道。
4、马坊口大蒜
种植历史悠久,其品种有“独蒜”、“头广”、“二广”、“苏蒜”。“独蒜”特征为鳞茎不分瓣,个大、色白、肉厚、辛香味较淡。“头广”个小色红,内分5-7瓣,辛香味较浓,又称香蒜。“二广”色微红,个小,内分4-6瓣,味与“头广”无异。“苏蒜”蒜陀大而白。
5、黄梅堆花酒
堆花酒采用纯糯米,运用传统制酒工艺制造而成。斟入酒杯或摇动杯中酒,酒液溅起小花环,一个迭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又因原料是糯米故名糯米堆花酒。
6、黄梅荸荠
黄梅荸荠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称。古时候北方游客对黄梅荸荠情有独钟,称之为“江南人参”,参拜了禅宗五祖寺后,都忘不了带一些回去与家人品尝。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历史文化悠久,地理条件优越,现有人口近100万,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
黄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以黄梅戏源头和禅宗祖庭闻名荆楚大地。清朝道光年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后流传于数省。1995年8月,黄梅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也是较早 官方认定的黄梅戏之乡。
黄梅也是中国禅文化的发源地,全国六座禅宗祖庭,黄梅县有两座:西山的四祖寺、东山的五祖寺
佛教圣地,挑花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黄梅戏发源地好吃的东东比较多:锤肉、鱼嘴·······还有荷叶茶、元宵茶、禅茶
黄梅县在清代属于什么府?
黄梅县在清代属于江陵府辖区。江陵府是湖北省的一个古代辖区,位于长江南岸,紧邻武汉市。府治在江陵城(今宜昌市江陵县)。府辖区包括现在的宜昌、襄阳、荆门、黄冈、黄石等地,其中黄梅县作为江陵府下辖县之一。当时,府级行政区划是清代中国的最高行政单位,下设县、区、乡等。黄梅县隶属于江陵府,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府级政府的管理与支配。
黄梅县前名叫什么?
黄梅县的初名叫寻阳。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北依巍巍大别山,南枕万里长江水,由于地处吴头楚尾,于是吴楚文化和荆越文化在此汇合,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
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黄梅。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黄梅。
下辖地区: 12个镇、4个乡
中文名: 黄梅县
人口数量: 99.31 万(2019)
地区生产总值: 247.12 亿元(2019)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东南部
黄梅县是什么时候命名的?
隋朝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县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黄梅县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因地处吴头楚尾,吴楚文化和荆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标准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
黄梅县的名胜古迹众多,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南北朝诗人鲍照墓、“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焦墩遗址等著名景点。
黄梅县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黄梅县属于哪个市、黄梅县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