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葬在那里?
汉光武帝刘秀葬在原陵(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
原陵,民间称刘秀坟。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汉光武帝陵位于洛阳市北 20 公里 处的孟津白鹤乡,是东汉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分陵园、光武祠两部分,总占地 6. 6 万平方米 。墓冢位于陵园正中,高 20 米 ,周长 500 米 。园内还有刻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石碑五通,隋唐植柏近 1500 株,柏体杏香,俗称杏柏,是我国仅有的特殊乔木树种。本称原陵,又称汉陵,俗名刘秀坟。在洛阳市东北约 40 里,南依邙山,北临黄河。陵冢高大,周长约 1400 米 ,高约 20 米 。陵园四周有短墙回护,内植古柏千余株,苍劲挺拔,葱郁幽静。陵园西面为光武祠。光武殿前大道二侧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传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陵冢前的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 年 ) ,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十个大字。
河南第一大古墓?
洛阳的邙山。
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至三国(公元220年-280)时期的古墓。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这,就是邙山古墓群。邙山,又称北邙,属秦岭崤山余脉中间的一段,横亘在黄河南岸、洛阳城北的黄土丘陵地带,高出黄河、洛河水面约150米。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由于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现在建有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东部曹魏、西晋帝陵依山为体,无封土;西部东汉、北魏陵区现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圆锥形,最大者直径在100米以上,高50余米。已发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砖黄肠石垒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规模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什么词形容一片坟墓?
北芒垒垒
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时,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垒垒:坟冢一个挨一个。形容坟墓很多。[出处]晋·张载《七哀》:“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时间扫过荒芜的思想,将尘土顽石堆成一座座坟墓。站在坟头上远望,仍不见地平线上燃起传说中的希望。一片沙漠,风卷沙石割我的脸,流出血来滴在无际的大漠中,便隐匿起来了;
郑州哪个公墓比较好?
郑州的公墓还是不少的,大概有二十多家,但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比较有名有福寿园、市民公墓等墓地,其中福寿园是比较有代表的品质墓地,综合服务水平会好一些,建议实地了解。
郑州的墓地很多,像福寿园,邙山,中原文化艺术陵园,烈士陵园等。如果追求品质的话建议选择福寿园,追求性价比的话可能邙山好一些,这是最具代表性的。
关于北邙陵园和郑州北邙陵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