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
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
3.是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方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3.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一年中,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时间上的的季节更替和空间上的五带划分.
1月1日地球运动到什么与什么之间 太阳直射在什么纬线与什么纬线之间 并继续向什么方向移动?
1月1日地球公转运动到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并继续向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为冬至日。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不再南移,开始向北移动,到第二年3月21日(春分)前后,直射点移动到赤道,到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到达北回归线,然后南移,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回到赤道,12月22日前后又移动到南回归线上……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22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的知识点,首先你要了解当地的季风型气候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还有影响,第二要熟悉地图每一个角落。知道当地的气候以及气候变化。
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和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