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拜伦现象?
拜伦现象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孤独的反抗意志,在上个世纪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同凡响,以致改变着“社会结构、价值判断标准及文化面貌”。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一时代那一国度因为拜伦这一名字而熠熠生辉。拜伦,这一位爵爷之所以引起时流之关注,不仅他有着英俊外表、桀骜性格、高傲精神、孤独反叛情绪,他将其备受争议、我行我素又充满痛苦反抗的一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他的生命与文学创作不可分割地成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拜伦式英雄”和独特的“拜伦现象”,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代名词。更为重要的,拜伦一生为他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诗篇大多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
并且他亲身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战的事业中,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因为他的离经叛道,骚塞等反动诗人赋予他“恶魔”之名,但是由于他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高扬的民主战斗精神,歌德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称他为浪漫派诗歌“宗主”。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类“拜伦式英雄”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带有他本人的影子因而得名。
这一类形象首先出现在他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表现为既不满贵族阶级虚伪,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同时又因为其高傲而不愿与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孤独性格,因而他与他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只能陷入忧郁、绝望、愤世嫉俗的孤独反抗之中。
这一类形象带有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反映了19世纪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矛盾情绪。
拜伦诗集?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锡隆的囚徒》、《唐璜》(因拜伦去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而未完成)
拜伦为什么参加希腊战争?
希腊是自由和民主的发源地,拜伦向往浪漫自由,所以他支持希腊民族解放,志愿参加这场战争。
拜伦经常被描述为最浮华和最臭名昭著的主要浪漫主义者,他在他的生活中,因为他的贵族式的放纵,包括巨额的债务和无数的男女情事,而受到赞扬和谴责。为了逃避与这些债务和“过度”有关的问题,他前往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
拜伦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拜伦凯蒂、拜伦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