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历史价值?
大汶口文化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什么是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在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境内出现的一种文化,得名于发现该文化遗址的大汶口村。该文化主要以陶器制作和农耕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早期农业文化的代表之一。遗址发掘出的陶器形制多样,包括罐、碗、盘、瓶等,以红陶和黑陶为主。此外,也出土了玉器、石器、骨器等物品。大汶口文化不仅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还对后来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此外,还发掘出了各种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装饰品。为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同时渔猎经济也是其重要的生产部门。
大汶口文化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 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 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
关于大汶口和大汶口文化是哪个时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