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简介(故宫太和殿简介200字怎么写)

民俗风情046

作者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太和殿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是列数字的说明手法

列数字: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摹状貌: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作用是更加突出,形象的体现出了太和殿的宏伟和多态多姿。

太和殿本来的名字?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

奉天殿

北京故宫(紫禁城)有三大殿,大家都知道,它的名字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是,这三大殿最初修建起来的时候,不叫这几个名字,共改过三次名字。

北京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开工修建。三个大殿的名字,太和殿原名奉天殿,中和殿原名华盖殿,保和殿原名谨身殿。

142年后的1562年,嘉靖坐皇帝时给这三大殿分别改了名:奉天殿改名皇极殿,华盖殿改名中极殿,谨身殿改名建极殿。

到了清朝,清顺治皇帝以保持宇内和谐和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为由,于顺治二年(1645年)为三大殿重新命名。皇极殿改名太和殿,中极殿改名中和殿,建极殿改名保和殿;改名后,到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也未再改变至今。

因而今人许多人不知道三大殿曾经改过三次名字,一般只知道故宫三大殿的名字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个题目答案:太极殿。

《故宫博物院》第5,6,8,三个自然段都是介绍太和殿的,内容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第1段),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概述,故宫解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第二部分(第2款),紫禁城全球统一的看法,介绍了故宫和艺术风格的整体布局。

第三部分(315),与后面的小广场保和殿是由前任和紫禁城被分为两部分,内廷为界,进行了介绍。

第一层(第3款),推出了正门──故宫的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描述了三大殿,太和殿的重点方向,外观,内饰和功能。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关系。

第四层(1214),后三宫略,突出显示在主宫凤的图案。

五楼(第15段),它描述了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上景山俯瞰紫禁城全景,再次凸显了雄伟壮丽的故宫建筑,和谐统一。

北京故宫太和殿尺寸?

北京故宫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故宫太和殿简介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故宫太和殿简介200字怎么写、故宫太和殿简介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