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遗址博物馆(青浦崧泽遗址博物馆)

民俗风情045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有什么联系么?

两种史前文明到底属于相互影响还是传承现在还没有定论。

判断两个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前往往都是看文化因素, 什么叫文化因素呢?就是陶器,骨器,青铜器,房子,墓葬,窖穴等等,简单地说,如果两个文化之间相似点很多,比如陶器很像,墓葬形式很像,那就说明这两个文化有关系,如果地域相邻,可能就有交流关系;如果地域相近而且有年代先后,那么可能就有传承关系。

而良渚与河姆渡,目前关系为何,有说传承的,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需要说明的是,太湖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是十分丰富的,除了这两者以外,还有崧泽文化,马桥文化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文化,个个文化之间的面貌都不是很相同,由于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局限,很难完全搞清楚大大小小的文化究竟是如何传承交流发展的,不过大致还是分得清的。

由于河姆渡文化中没有玉器,所以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传统应该是从别处来的,极有可能是安徽的凌家滩文化,而良渚的其他文化因素,有来自河姆渡的,也有来自其他文化的,必须要说明的是,像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这种非常发达成熟,且在某一区域有统治力的文化,不可能是由单一的文化发展而来,肯定是吸收了多种文化的长处,兼容并包才发展起来的。

有关联,他们是同一部族两个分支。

他们都是在冰河时期后迁移到中国长江河流的部族,他没有经过古代文明的熏陶,缺少文字系统,青铜文明,古代先进的建筑理念。他们比炎黄部族先期离开非洲西亚,从印度洋沿岸,跨过湄公河来到中原大地。他们经过古玉文化熏陶,发明水稻,杆栏式建筑。他们都是古越族的部落,属于新石器时代,同一部族的两个分支。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以黑陶为主的原始文化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及其南部的杭嘉湖地区。

最早是在1934年发现于浙江省吴兴钱山漾遗址,1936年对余杭良渚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至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把它作为龙山文化杭州湾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存。

50年代末发掘了钱山漾遗址后命名为良渚文化,至1977年明确其年代为距今4000多年至距今约5300年。由于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重要的遗迹现象和珍贵的文物,一直认为环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

1973年在杭州湾南岸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约距今6500年以前的已经过初步发展的原始稻作农业文化遗存之后,才逐渐改变这一看法。

而引起研究者对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认识,则主要是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发现了做工极为精致的玉器和良渚文化的土墩墓地。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玉器,尤其是刻有兽面纹的玉琮,最早是于1973年发掘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墓葬时明确的,1977年春夏之际发掘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墓葬时又印证了这一现象。于是,在1977年10月8日至17日于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明确提出了良渚文化出现私有制、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等看法。

如南京博物院的代表汪遵国认为,良渚文化中造型丰富多彩的玉器、特别是玉制礼器,是良渚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提出良渚文化正是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

吴汝祚认为能享有这种玉琮的人,在社会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就反映了阶级社会正在产生或处于前夕。

牟永抗、魏正瑾认为良渚文化的这些发达的农业部落,已经饲养家蚕,出现丝麻织品和相当进步的竹编工艺,再加上大量精美玉器,特别是大型玉琮、玉璧的制作,说明了当时的江南地区更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在良渚文化原始文明的发展高潮之中,我们似乎听见了私有制走近的脚步声。这些发现和研究认识,引导着研究者对良渚文化墓地与墓葬的进一步探索。

在1978年至1985年内,先后发掘了江苏省武进寺墩、昆山绰墩与少卿山、吴县张陵山东山、上海市青浦福泉山墓地,以及浙江省海宁千金角与徐步桥、平湖平丘墩、余杭吴家埠、嘉兴雀幕桥、德清辉山、海宁三官墩与郜家岭等浙北地区的一批小墓。

其中,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玉敛葬”墓的发现和对其认识的深化、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土墩墓地的全面揭露,是这时期良渚文化研究的两项重要成果。武进寺墩墓地在1978、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发掘,发现3座一排规模较大的墓葬。3号墓最大,墓主为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随葬陶、石、玉器100余件,其中以随葬玉制礼器琮、璧为特色。玉琮33件,置于人骨架四周;玉璧24件,置于人骨架上下或头前脚后。发掘者汪遵国等人结合《周礼》中对玉琮、玉璧用途的记述,认为这是史前的玉敛葬,寺墩墓地是良渚文化一处氏族显贵及其家庭成员的墓地;并通过分析玉琮上的兽面纹与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还提出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渊源之一。

汪遵国还进一步分析了已发现随葬有玉器的良渚文化墓葬及玉器制作特点,进一步认为良渚文化已有一批掌握熟练技术、专门从事琢玉工艺的玉工。

琢玉与制陶同样,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时的社会即将跃进文明时代的门槛。这些认识,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青浦福泉山遗址在1982年发掘了一座良渚文化墓葬,出土随葬品119件,有大玉璧、玉琮、玉镯、玉钺等一批玉石器。1983~1984年对福泉山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除了发现一批良渚文化的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玉器、陶器等遗存外,更重要的是,这次发掘明确了福泉山这一土墩上的良渚文化墓地,是当时人工堆筑起来的高台墓地,其规模长约84米、宽约74米、高约8米,苏秉琦誉此为“土筑金字塔”。这一认识对良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使研究者突然明白了:寻找、研究良渚文化的墓葬应与墓葬所在的遗址形态进行综合考察,良渚文化时期的一些土台遗址,可能大都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贵族墓地。受此启发,后来研究者在苏南浙北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良渚文化高台墓地(有的为祭坛墓地)。武进寺墩、青浦福泉山等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及形成的有关认识,为良渚文化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促使研究者对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开始引起了重视。夏鼐在1983年论述《中国文明的起源》时,认为良渚文化是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关系最密切的史前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等玉器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苏秉琦于1984年11月17日在“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上认为:“良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是个熠熠发光的社会实体”。并进一步提出:“我们这个号称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黎明期历史,虽然还是‘若明若暗’,但已决不再是‘虚无漂渺’的传说神话了。”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探索“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课题,就这样因武进寺墩、青浦福泉山等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与“玉敛葬”墓的发现及其认识的深化而提了出来。

苏州园区附近有什么好玩的?

苏州园区附近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以下是一些推荐:

1.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2.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3. 虎丘:是苏州的又一著名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4.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以其独特的石刻艺术和园林设计而闻名。

5.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最大的博物馆,展示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6. 金鸡湖:是苏州市的一个大型公园,有着美丽的湖景和丰富的娱乐设施。

7. 盘门景区:是苏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景区,有着古老的城门和城墙。

8. 玉山寺:是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9. 苏州乐园:是苏州市的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有着丰富的游乐设施和表演。

10.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是苏州市的一个文化艺术中心,有着丰富的演出和展览。

金鸡湖水上游船

坐在游船上看东方之门是什么样的体验?想象秋风正好,朋友相伴,乘坐游船欣赏湖景,吹着湖风聊着天也是相当惬意

比斯特苏州购物村的购物环境相当的巴适,喜欢逛街的姐妹们可以冲啦!名牌鞋服、包包、生活用品这里应有尽有,每个节日打折力度都很大,姐妹们赶紧冲!

吧!~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爱逛公园的姐妹们有福啦,在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讲解员会详细地讲解了崧泽文化,从水稻出现、生长到建造房屋、纺麻缝衣,可以带着宝宝来学习一下!增长一下见识!

半岛田园会有稻草人市集,在卡通人物的陪伴下,花菜,甘蓝,胡萝卜,菠菜正在茁壮成长,周末带孩子来这里采摘还是挺不错的~

关于崧泽遗址博物馆青浦崧泽遗址博物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