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什么,秦国是怎样灭亡东方六国的?
秦灭六国的经过(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韩国开刀,派内史腾灭了韩国。
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
前228年,秦军进入赵都邯郸,赵王迁被迫献出地图降秦,公子嘉逃到代郡。
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领兵在易水之西击溃燕军主力。
次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逃往辽东。
前225年,王贲率兵10万攻打魏国,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
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次年占领寿春,俘获楚王负刍。
前222年,又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
同年,王贲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挥师南下,很快打进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至此,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1、挥师灭韩。
在东方六国中,韩国是最早被秦灭掉的国家。公元前234年,秦军向韩国发起攻势。
韩王安惊恐万状,急忙派韩非出使秦国,结果韩非死于秦国,并没有起到延缓韩国灭亡的作用。
韩非死后,韩国表示愿割地称臣,献出南阳之地给秦国,秦国仍然不肯罢兵。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
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韩王安被俘后,成为秦国的阶下囚。
秦国对他和其它韩国贵族都比较宽大,后来由于韩国故都新郑的反秦活动猖獗,特别是发生了张良为韩国复仇的事件,秦国才杀了韩王安,对韩国贵族的态度才发生了转变。
2、破赵逼燕。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赵国与秦结怨甚深,双方大动干戈,互有胜负:长平之战,赵军惨败;邯郸之役,秦师败北。
秦始皇亲政后,即多次与赵交锋:公元前236年,利用燕、赵争斗之机,派王翦等进攻赵国邯郸、上党,夺取九城之地。
公元前234年至前232年,又两次派兵伐赵,但受到赵国名将李牧的顽强抵抗。
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
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
秦军占领赵国本土时,赵国的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为代王,与燕国合兵,驻守上谷(今河北北部),以防秦军进攻。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
燕国的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当过人质,秦始皇对他不好,逃回燕国后有报复之志。
他见秦国大军压境,图谋灭燕,更加怀恨在心。遂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挽救燕国的灭顶之灾。
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
他下令增兵赵国故地,向燕国发动大举进攻。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秦将李信紧追不舍,燕王被迫杀太子丹以谢罪,但根本无法扭转败局,也不能阻止秦军前进。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自从韩国灭亡,赵国和燕国被秦军占领之后,魏国实际上已处于三面被围的窘境,大有唇亡齿寒之感。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由于魏国缺乏有效的抵抗,秦军很快兵临城下,包围了魏国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经过魏国长期经营,城池相当坚固,加之魏军坚守,不易攻克。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至此,河东、华北和广大的中原地区均已为秦所有。东方六国中只剩下楚国和齐国了。 5、大举伐楚。楚国在战国末年国力衰弱,但与东方其它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强大的。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楚则倾其全国兵力进行抵抗。王翦吸取李信失败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以逸待劳,麻痹敌人的战略,选择有利地势安下营寨,整天教士兵跳高、跳远,投掷石块,坚壁不战。这样过了一年,楚军斗志松懈,粮草不济,开始向东撤退。王翦乘机率军追击,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长期以来,秦国对齐国采取笼络的政策。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甚谨,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直到五国灭亡之后,齐国的统治集团才感到大祸将要来临,乃发兵守其西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经过十年的征战,秦始皇终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回顾统一中国的历程,秦始皇对丞相、御史说:过去韩王纳地献玺,请为藩臣,但很快违背盟约,与赵、魏合纵攻秦,故我兴兵诛之,俘虏了韩王。赵王派其丞相李牧前来约盟,我归还了赵国的质子,但赵旋即背盟,攻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魏王起初表示愿意对秦称臣,但不久与韩、赵二国密谋袭秦,秦兵反击,遂破魏国。楚王献青阳以西之地给秦,后来违背盟约,袭我南郡,故我发兵诛讨,俘获楚王,遂定楚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在暗中指使荆轲为贼,秦军诛伐,灭了燕国。齐王断绝秦使,企图作乱,秦军进讨,平了齐地。秦始皇高兴地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
秦灭六国顺序口诀?
“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字为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的顺序。其中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这就导致不少人认为,秦第一个攻打的对象是他。
其实不然,虽说韩国第一个被灭,其实赵国才是秦第一个攻打的国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吕不韦与嫪毐(lào ǎi),着手亲征。在大臣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20字的“天下一统”策略: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图丨秦灭六国顺序图
这一策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个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燕、齐两国距离秦国最远,短时间内打不了,因此需要笼络。而魏、楚两国则处于七国的中间位置,与秦国之间隔了韩、赵两国,因此需要稳住他们。与秦国紧挨着的韩、赵两国,则需要快速消灭。
总的来说,这个策略将战争步骤分为3个阶段,从近到远,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因此才有了后半部分八个字: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其实这个策略在制定过程中,远不止根据距离远近来决定攻打的先后顺序。因为将“韩赵、魏楚、燕齐”两两组合后,你会发现都是一个强国与一个弱国的情况。
对秦国来说,另外六国中有3块骨头十分难啃,分别是地盘最大的楚国、地势最好的齐国以及战斗力最强的赵国。
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指出: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图丨战国合纵连横图
简单的说就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从地图中不难看出,秦位于各国的西边,而楚位于各国的南部,均位于边缘。
因此说楚国是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第二强国,并不过分。插个题外话,后来灭秦的项羽、刘邦等人,在地理位置上,算楚国人。
位置最好的齐国,因为背面是渤海与东海,没有后顾之忧,自春秋开始便一直称霸,得益于地理优势,使得齐国在各国中脱颖而出。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帝,并且为了离间东方各国的关系,派人去说服齐国称帝。齐国同意后,这就有了“东西二帝”这一说法。后来因为欲与各国合纵攻秦,才复称王。
秦国与齐国向来交好外,除了因为位置较远,齐国本身国力也强。
笔者认为赵** 事实力在六国中最强,从大将数量上判断,战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位就来自于赵国,分别是李牧与廉颇。另外两位名将白起、王翦,则在秦国。
图丨战国四大名将
不管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军事实力上,赵国都是秦国的眼中钉。同时赵国地处七国之腹,虽容易被他国夹击,但也容易援助他国啊。如果秦不灭赵,那么他将会和搅屎棍一样,秦国打到哪,他便帮到哪,那可就麻烦了。
公元前236年,赵国正和邻居燕国小打小闹,赵国兵力主要被调到了东北面与燕对抗,这就导致赵国的西南面兵力空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秦国立马抓住时机,派出王翦迅速攻打赵国。
秦军势如破竹,立马拿下十多座城池,打算与赵军一决高下。赵军并不傻,知道自己两线作战,于是守城据险,双方就此僵持了下来。
这里不得不提赵国大将李牧,要没有他,恐怕赵国要早亡好几年。在李牧等大将的奋力抵抗下,秦国对赵国久攻而不下,直到秦国来了一招阴的。
明着打不下,便只能来暗的。秦王深知为何赵国难打,正是因为李牧的存在。因此只需将李牧铲除,那么取赵国就简单多了。
图丨李牧剧照
于是,秦王派王翦去收买赵国的郭开,郭开何许人也?他仅用一张嘴巴,便害死了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名,而且都是赵国的。
郭开虽为赵国大臣,深受赵王宠幸,但他是墙头草的典型代表。因此赵国与秦国战乱不断,郭开看得出赵国实力不及秦国,如果赵国真被灭国,那么自身难保。
而王翦的到来,正好合了郭开的胃口,先是给了郭开一大笔财物,然后说赵被灭国后可以投奔秦国。
于是被收买的郭开,在国内大肆散布李牧企图谋反的流言,这话传到赵幽缪王耳中,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害怕内忧外患,生怕这流言是真的,便让李牧交出兵权。
李牧知道这是郭开干的好事,如果交出兵权,那么赵国就完了,便抗拒赵王命令。这使得赵王更加确信李牧等人要造反的言论,最终借郭开之手,赐死了李牧。
图丨郭开画像
赵国最后一个能打的将领,就这么惨死,秦国也没了顾及。没多久,在王翦进攻下,于公元前228年攻下邯郸,俘虏赵王,其公子外逃,也于公元前222年被灭。
赵国被灭,秦国的第一步走得很稳,后面几步便轻松许多。虽在攻打楚国时,因为轻信年轻将领李信所谓的,仅需20万大将便可以拿下楚国,导致被楚军击败。但后来在王翦带领下,用一年多时间深入了解敌情,最终灭楚。
看到各诸侯国纷纷倒下,剩下燕、齐两国,则可以用不攻自破来形容。
不得不说秦国这盘棋下得很稳,从哪个方面看都滴水不漏。
秦灭六国的顺序顺口溜是韩、赵、魏、楚、燕、齐,用一种简单易记的口诀就是“喊赵薇去演戏”。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口诀:韩、赵、魏、楚、燕、齐
2、秦国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灭韩是前230年、灭赵是前229——前228年、灭魏是前225年、灭楚是前226——前223年、灭燕是前226——前222年、灭齐是前221年,由此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韩赵魏,楚燕齐,其实很好记得,可以根据谐音进行记忆,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记忆,在地图上,中间是韩赵魏,然后两边的是楚燕齐。这样就好记多了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关于六国地图和秦时六国地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