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六大故道?
历史上,黄河有6次影响较大的改道,清初学者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提出黄河有“五大徙”,算上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共“六大徙”。按改道后河流走向可以归结为四个时期:先秦至西汉北流时期、东汉唐北宋东流时期、南宋南流时期和近代东流时期。
第一次大徙: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该时期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大河故渎”。该时期有一特点,即黄河经历了从无堤到有堤,从地下河到地上河,从无堤可决到频繁决溢,并出现第一次重大改道,河道开始从方位最北到河道开始南移这样的一个过程。据研究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的宿胥口决口是黄河第一次文字记载的决口改道。此时期主要是滱水、漳水等水东汇成河,并从今天津及以南入渤海,而《汉书·地理志》记载河道走向为:古宿胥扣—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第二次大徙:东汉至唐末。东汉王莽改制建立新朝,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喝水泛滥至河清郡以东数郡,据说王莽因为河决东流使其祖坟不受威胁而主张不堵口,致水灾延续近60年,至公元69年王景领导治河,固定了一条从长寿津自西汉大河古道别出,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入海,从而形成黄河第二次大改道。王景治水后,黄河相对稳定了600多年。
第三次大徙:唐末至北宋末。唐末开始,黄河下游逐渐淤高,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黄河又“高民屋殆逾丈”。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堤改道,成为第三次大徙改道,形成北流与东流并存的局面。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1060年,又分出一流经西汉大河古道、笃马河(今马颊河)入海,称二股河。
第四次大徙:南宋时期。南宋建炎二年,宋王朝为组织金兵南下,人为决河,导致黄河“由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传统的北流和东流,进入南流时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黄河以东南流入淮为常。但此时仍有数支分流。1194年,黄河在武阳决口,河入山东巨野、郓城分两支:北由北清河入利津入海,南由泗水入淮入海。
第五大徙:金元至明嘉靖时期。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陈留、通许、太康、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主要形成3股,其中一股由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鄢陵、扶沟等第,由颖水入淮;一股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第,由涡入淮。此次黄河决堤改道称之为第五次大徙。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以后,黄河“南流故道始尽塞”,经潘季驯治理,河道基本固定下来,即今天地图上的废黄河。
第六大徙:清咸丰时期,或者说近代东流时期。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铜瓦厢,分三支穿张秋运河,经小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黄河由此结束了700多年的由淮入海历史,开始东流由渤海湾入海,也便是今天的黄河了。
印尼泗水在地图哪个位置?
印尼泗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北部,是爪哇岛第二大城市和东爪哇省省会。它的地理坐标是7.2575°南纬112.7521°东经。泗水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一座重要的旅游城市。它还是印尼的经济、商业、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泗水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高档住宅区,同时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如博尔特朗集市、珍珠华尔街、卡雷德桥等,这些景点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山东济宁的正南方都有哪些城市?
山东济宁的正南方都有的城市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邻临沂市,西与菏泽市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济宁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生态旅游城市。济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面积11187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834.59万人。
有:临沂市、菏泽市、聊城市、德州市以及日照市。济宁市自西北边界与山东省青岛市接壤,自东北边界与山东省济南市接壤,自南边界与山东省临沂市、菏泽市、聊城市、德州市以及日照市接壤,自西南边界与河南省郑州市接壤,与河北省廊坊市相连。
山东济宁的正南方有曲阜市、邹城市和泗水县。原因:根据山东济宁市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图推算,其正南方分别为曲阜市、邹城市和泗水县。延伸内容:除了上述三个城市之外,山东济宁市的东南方向还毗邻着兖州市和梁山县,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济宁周围城市和地理信息,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泗水县地图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泗水县地图全图高清版、泗水县地图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