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简图)

民俗风情061

所有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为:

1、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5、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9、温带** 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促,冬季严寒漫长,降水量少。

11、苔原气候。气候特点: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12、冰原气候。气候特点:终年严寒干燥。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点:垂直变化显著。

气候的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3、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 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6、亚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 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

8、温带** 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 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

9、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10、温带草原气候:

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 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 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 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1、温带沙漠性气候:

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

12、亚寒带** 性气候: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13、极地苔原气候: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14、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 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

15、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 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 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 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 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 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 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 和北美** 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 和北美** 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12、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成因:海拔高

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成因,特点和典型地区?

你好!

下面是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 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 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 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 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 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 东岸

温带** 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 内部,受** 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 内部

寒带

副极地** 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 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 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冻结现象严重。由于暖季温度适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适宜针叶林生长。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 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 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格陵兰、南极** 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最重要的就是这几种的,又说13种的也又说16种的,不过那都是分的太细致了,这几个是最常用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简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