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是怎样得名的?
慈溪这个县名是因袭了辖区内的一条小溪的名称,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汉代有个出名的孝子叫董黯,是董仲舒的六世孙,字叔达。有一年,董黯的母亲生了病,特别想喝大隐溪的溪水。但大隐溪在城西10余里处,无法每天去汲取。
董黯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就在大隐溪旁建了一所房子,把母亲安顿在那里,天天打溪水给母亲喝。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母亲的病不久就痊愈了。
唐开元二十六年 (738) 分鄮县置,属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三十二里慈城镇。宋 《宝庆四明志》: “ (慈) 溪因邑人董黯孝养其母而得,又因以名县。” 南宋属庆元府。元属庆元路。明属宁波府,永乐十六年 (1418) 改溪为谿。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复改谿为溪。1954年迁治浒山镇。1988年改设慈溪市。
古旧县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置,治慈城(今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属鄞州。1954年迁治浒山镇。1988年撤销,改设慈溪市。
慈溪,浙江省宁波市辖县级市,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慈溪蕴藏着丰富的海涂资源,围垦开发的海涂10余万亩,是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最富足的地区;属江浙民系;有悠久的青瓷文化,是越窑青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所产越窑青瓷奠定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
慈溪是浙江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福布斯中国** 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 县级城市、福布斯中国靠前 最富有县级市之一。2015年4月,慈溪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7年6月,慈溪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7年第五名、2018年第六名、2019年第七名、2020年第八名、2021年第六名。2020年,全市实现GDP2008.30亿元。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慈溪市常住人口1829488人。
“慈溪”地名的由来:因历史上慈溪辖区内有条溪水,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慈溪原来的县城慈城镇西南有一条溪流,从余姚四明山余脉--大隐山发源,因此名为大隐溪,一直横贯原慈溪县,是慈溪的重要水流。距今近二千年的东汉时期,慈城北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母子相依为命。虽然家里很穷,但儿子董黯很懂事又孝敬母亲,日子倒也过得平安。不想有一次董母生了一场大病,不吃不喝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董黯,不停地求药问医,每天坐在床边伺候母亲。
几天下来,董母瘦得皮包骨头,身子虚弱极了。一天,董黯又熬了一碗稠粘的菜粥,跪在娘的床前,流着眼泪劝说母亲:“如果不吃不喝,再健康的人也熬不了几天,人是铁饭是钢,你好歹吃点喝点,挺过几天,这病会有转机,不然让我怎么办呢……”董母只得强撑身子,张口含了一口菜粥,不想入口又苦又涩,马上吐了出来,口中喘着粗气,看见儿子痛苦的样子,就说:“儿啊,娘听你的话,吃不了饭,就喝点水吧!”说罢就接过半碗水来,一口一口地咽了下去。这董黯是个十足的孝子,一边见娘总算咽了几口水,就在水上面动开了脑筋,一时想到传说中的大隐溪,水质鲜美清甜,心中就打定主意去远处挑水给母亲喝。于是次日一早,董黯挑起一付水桶担,脚穿山袜草鞋,安顿好床上老母,便匆匆出发上路了。
这大隐溪离家足足有30多里山路,一路上爬山越岭,寻道问路,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爬过七七四十九道岭,总算来到大隐山下。只见一道清澈见底的溪水,汩汩流出山岙,曲曲折折一路向北流去,溪底铺满大大小小的五色鹅卵石,溪水长流,不时溅起簇簇浪花,石缝中常见一群柳叶般的小鱼追逐戏嬉。董黯不禁捧起一掬山泉,呼噜一声喝了下去,果然,一股清泉沁入心脾,甘冽无比,不觉长舒一气,脱口大喊:“我总算找到你了!”一时间,群山回响,回音缭绕,百鸟唱和。环顾四周,青山连绵,绿树葱葱,连日的忧虑,路途的劳顿烟消云散,心境豁然开朗。董黯思娘心切,不敢留连忘返,抓紧舀满水桶,上路回家。常言道“百步无轻担”,董黯并非山区土生土长,肩挑一担水,翻越几十里山路,一往一回,肩上红肿,脚底打泡,腰酸背痛,吃得了千辛万苦,历经曲折坎坷,巅巅晃晃直到天黑才回到家,尚有半担溪水。此时不敢怠慢,起火烧水,又是泡茶。
董黯将茶水端上娘的床头,声声唤娘喝茶。这时,为娘的怔了半天,心里半是甜蜜半是辛苦,甜的是丈夫虽然早亡,儿子长大成人这般懂事,这般孝敬老母,又能吃得千辛万苦,苦的是自己生了这不知名的毛病,拖累了儿子,不知这病是长是短是死是活,何年何月才能结束?想着想着,又被儿子的请求唤回了思绪,双手接过儿子的热茶,咽了一口,呼出一团闷气,咕咕又喝了大半碗,只觉得有股清新的暖流,曲曲折折流过心胸流过五脏六腑,似乎胸口胀闷减轻许多,病情减轻许多,顿时喜上心头,把儿子夸赞了一番。有了喝的总比不吃不喝强多了。
自此之后,儿子隔三差五挑水回家,母亲努力喝着溪水,把它当饭又当药,总之病情不见再加重,还时有减轻的感觉,如此这般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母子两人心生一计:与其天长日久挑来远水解近渴,何不就近结庐为舍,就地取用?这就邀集了一帮亲朋友好邻里乡亲,在大隐溪边搭起数间房舍,把董母安顿下来。从此在董黯的悉心照料下,董母的病竟慢慢地康复了。
人们传说,一是大隐溪的水好,二是董黯的孝心感动了神灵。董孝子的故事从此传开了,直到董黯死后,人们为他建造了董孝子庙,把大隐溪改名为慈溪,日后的慈溪县名也因此而得名。
广西各市地名的来历?
广西各地地名的来历多样,一些地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传说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关。
桂林得名于古文献《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一句,而“八”字取于“八方”,因为中原各方均可迁来居住,而迁来之民,皆希望得到安宁的社会环境,故取名“桂林”。
梧州得名于古文献《竹书记年》中“商末,周公旦平定荆蛮,是为武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山,是为楚子,改封南海之国为曾随侯,以奉祝融氏后火正吴回之祀,是为随侯,置南海郡”的记载。因“随”字在古代有“跟从”、“跟随”的意思,含有贬义,故改“随”为“武”,以示勇武之义。又因古代“武”、“梧”二字同音,故改称“梧州”。
北海市,“北海”一词可以溯源到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秦代桂林郡合浦县。“合浦县,因境内有南流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相通,故名合浦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至合浦县,标志着岭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北海市的名字来源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在今北海市境内设置的珠崖郡治所。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以濒临北部湾得名”。
钦州市,“钦”字本意为敬重、恭敬,后引申为奉行法令、恭敬顺从等意。在秦朝时期,钦州市是岭南重要的行政区域之一,先称为“越州”,后称为“钦州”,并设置郡县治所。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南尹州为钦州,“钦州”一名由此而始。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宋始以钦州为名”。因为此地位于南海之滨,境内有灵秀山、钦江等山水胜景,故取名为“钦州”。
防城港市,“防城”一词源于古代的百越地区。“防”、“布”、“拨”三个壮语词汇发音相似,与船有关系,本意应是靠近停泊地点、船舶的城。在秦朝时期,防城港市地区属于象郡管辖范围。明朝时期在此设立了布山县(属南宁府管辖),并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防城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防城县从钦州划出,隶属广东省。后来经过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防城县的隶属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在1993年成立防城港市辖区防城区和港口区后,防城区仍属防城港市管辖。
南宁市,“南宁”一名起源于公元1368年至1372年期间。因为这里是广西省会所在地,“南宁”名称沿用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南宁”原意为南方昌盛之地,“邕”为南宁简称由此而来。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宋朝统一全国后,邕州隶属广南西路。至元朝时期改名为南宁府(治所设在今天的南宁市中心城区),由此出现了“南宁”这一名称。“南宁”一名首次出现于史籍记载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表明直至北宋时期,“南宁”这一名称仍未成为正式地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广西各市地名的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西安有趣的地名来历?
关于西安有趣的地名来历:
一、香米园
香米园,一个好听的名字,那里有多条小巷,交织成片。也因为这个名字,总让人觉得那里曾经应该是稻田葱绿。而事实上,香米园的命名与米无关。它的真正来源是:北宋时期宰相寇准在陕为官时,给位于此处的自家花园题名“香墨园”。久而久之,“香墨园”就演变成了谐音“香米园”。
二、端履门
东大街附近的端履门,这个地方的来历与鞋子无关,且现在也没有城门。端履门这个地名,从明代西安秦王府城的“端礼门”一脉相承而来。“礼”和“履”读音相近,后来成了端履门或许只是一种误读。
红色地名来历?
红色地名是中国*** 波澜壮阔百年奋斗史中书写下珍贵历史印记
地名来历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地名来历和地名含义的区别、地名来历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