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是谁开凿的?
是秦朝监察御史史禄和三位石匠组织修建的。
秦始皇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任嚣接手南征重任后,着手打通长江与珠江水系,开凿灵渠。灵渠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又称零渠、澪渠。长江支流湘江上游,古为楚国南境,珠江支流漓江上游,古为百越之地,两地相隔不过几十里,可谓咫尺江山分楚越。
灵渠全长36.4千米,由南渠、北渠、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秦堤和陡门等子工程组成。主航道南渠长33.25千米,绕山蜿蜒,两岸桃红柳绿,风景秀美。
灵渠贯通后,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水路交通要道,两千多年来,历朝都修葺过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
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灵渠起点与终点?
起点位于兴安县城湘江边,终点位于兴安县溶江镇六洞河与灵渠交汇处。
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人灵渠,从其建设之初,就赋予了它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的历史使命。现在,又是人们旅游怀古的好场所。
灵渠的精华主体是渠首的大小天平石堤、铧嘴、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等景点。铧嘴位于兴安县城东南3公里海洋河的分水塘(又称渼潭)拦河大坝的上游,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称“铧嘴”。
关于灵渠和灵渠简介和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