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饭节(依饭节是几月几日)

民俗风情061

仫佬族的语言?

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字。 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该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仫佬族族称,有自称与他称之别。

仫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

     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

     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仫佬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仫佬族人口为277233人

仫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时不许讲不吉利的话;进门时不能踏门槛;忌食猫肉、蛇肉,有的地方还忌食狗肉和猪心。

食俗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黄豆平时的都经炒、煮后吃,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酱,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

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再加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菜、烧茶的饮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点心,用熟糯米饭制成。

节庆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56个民族都有什么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节日。比如广西壮族的三月三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云南、四川一带彝族的火把节,云南文山州丘北县彝族的花脸节……这些节日寄托了各民族兄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并已成为当地旅游景点的拳头项目加以开发。

  1、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3、布朗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4、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5、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7、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8、基诺族:打铁节农历一月、火把节农历六月。

  9、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11、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2、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

  13、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

  14、俄罗斯族: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15、鄂伦春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16、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17、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18、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19、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20、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21、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22、傈僳族:收获节农历九月、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过年节农历正月初一、刀杆节农历二月初八

  23、珞巴族:旭独龙节藏历二月、隆德节藏历四月。

  24、满族:颁金节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庙会农历四月。

  25、景颇族:目脑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26、柯尔克孜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诺劳孜农历正月初一。

  27、达斡尔族:春节(阿涅)农历正月初一。

  28、傣族:泼水节傣历六月六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29、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二十四、吃新节农历六月初六、赶秋节农历九月。

  30、仫佬族:依饭节农历十月、后生节农历正月或七月。

  31、纳西族:正月农具会农历正月二十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三月十五日、七月骡马会农历七月十五日。

  32、怒族:鲜花节农历三月十五日。

  33、普米族:大过年农历正月初七、大十五节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尝新节农历九月、转山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34、土家族:过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祈禳节农历正月初三、牛王会农历八月初八、擂台会农历二月初二。

  35、土族:火神节农历正月二十九日、端阳农历五月初五。

  36、佤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播种节农历三月十五日、新米节农历七、八月。

  37、维吾尔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努鲁斯节伊斯兰教历八月十四日。

  38、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39、锡伯族:春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0、毛南族:庙节农历五月、南瓜节农历九月初九。

  41、蒙古族:蒙古族新年农历正月初一、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

  42、苗族:苗年节农历十月初五、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43、门巴族: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

  44、羌族:羌族大年农历正月初一、青苗会农历三月十二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45、撒拉族: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46、畲族:分龙节农历五月十五日。

  47、水族:借额节农历九月、卯节农历五、六月。

  48、塔吉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迄脱迄迪尔爱脱节农历三月间。

  49、塔塔尔族:肉孜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50、瑶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尝新节农历八、九月。

  51、彝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

  52、裕固族:送年节农历三月初七、春节农历正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3、藏族: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雪顿节藏历七月一日。

  54、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

  55、哈尼族: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56、汉族:除夕(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56民族中的独有的节日?

56个民族的特有的节日如下:

1、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2、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3、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4、布郎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5、布依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6、壮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

7、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8、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9、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0、藏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

望果节 藏历八月间

雪顿节 藏历七月一日

11、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12、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3、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

14、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15、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16、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7、侗族

芦笙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18、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19、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20、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21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21、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22、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23、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24、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25、傈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26、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隆德节 藏历四月

27、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庙会 农历四月

28、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29、柯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30、达斡尔族

春节(阿涅) 农历正月初一

31、傣族

泼水节 傣历六月六日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32、苗族

龙船节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初六

赶秋节 农历九月

33、仫佬族

依饭节 农历十月

后生节 农历正月或七月

34、纳西族

正月农具会 农历正月二十日

三月龙王庙会 农历三月十五日

七月骡马会 农历七月十五日

35、怒族

鲜花节 农历三月十五日

36、普米族

大过年 农历正月初七

大十五节 农历十二月十五日

尝新节 农历九月

转山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

37、土家族

过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祈禳节 农历正月初三

牛王会 农历八月初八

擂台会 农历二月初二

38、土族

火神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日

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

39、佤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日

新米节 农历七、八月

40、维吾尔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努鲁斯节 伊斯兰教历八月十四日

41、乌孜别克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42、锡伯族

春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3、毛南族

庙节 农历五月

南瓜节 农历九月初九

44、蒙古族

蒙古族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

那达慕大会 农历七~八月

45、苗族

苗年节 农历十月初五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46、门巴族

藏历年 藏历正月初一

望果节 藏历八月间

47、羌族

羌族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

青苗会 农历三月十二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

48、撒拉族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49、畲族

分龙节 农历五月十五日

50、水族

借额节 农历九月

卯节 农历五、六月

51、塔吉克族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迄脱迄迪尔爱脱节 农历三月间

52、塔塔尔族

肉孜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53、瑶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盘王节 农历十月十六日

尝新节 农历八、九月

54、彝族

歌节 农历三月初三

二月八 农历二月初八

55、裕固族

送年节 农历三月初七

春节 农历正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56、汉族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_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广西非遗有哪些?

广西入选的18个国家非遗项目分别是:仫佬族古歌、壮族天琴艺术、多耶、壮族打扁担、末伦、抢花炮(壮族抢花炮)、贝雕(北海贝雕)、骨角雕(合浦角雕)、米粉制作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瑶族祝著节、壮族侬峒节、壮族会鼓习俗、大安校水柜习俗、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油茶习俗(瑶族油茶习俗)、规约习俗(瑶族石牌习俗)。

广西非遗文化有壮族歌圩、壮族铜鼓习俗、刘三姐歌谣、布洛陀、壮族嘹歌、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壮剧、彩调、瑶族长鼓舞等。在广西文化中有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凝聚出来的文化精髓。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的: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59 Ⅱ-28 侗族大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9 Ⅳ-65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455 Ⅸ-7 京族哈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462 Ⅸ-14 瑶族盘王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463 Ⅸ-15 壮族蚂(虫字旁加另)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464 Ⅸ-16 仫佬族依饭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465 Ⅸ-17 毛南族肥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 南族自治县

494 Ⅸ-46 壮族歌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495 Ⅸ-47 苗族系列坡会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509 Ⅸ-61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15 Ⅸ-67 瑶族服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

以下是第二批的:

569 Ⅰ-82 壮族嘹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

657 Ⅲ-60 瑶族长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739 Ⅳ-138 邕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780 Ⅴ-87 广西文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981 Ⅹ-74 宾阳炮龙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以下是扩展名录中的:

61 Ⅱ-30 壮族三声部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129 Ⅲ-26 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仫佬族传统文化总结?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

仫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时不许讲不吉利的话;进门时不能踏门槛;忌食猫肉、蛇肉,有的地方还忌食狗肉和猪心。

食俗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黄豆平时的都经炒、煮后吃,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酱,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

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再加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菜、烧茶的饮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点心,用熟糯米饭制成。

节庆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

关于依饭节和依饭节是几月几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