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

民俗风情066

阿波罗13号事故救援全过程?

答案如下

1、在阿波罗13号进入太空2天后,意外突然出现了,服务舱中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整体受损,登月计划肯定无法完成,宇航员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因为爆炸的原因,给宇航员的时间是很紧迫的,各种补给和安全返回路线都是他们面临的问题,有稍微的差错就可能会造成一场灾难,毕竟他们是在黑暗的太空中,地球外的寂静之地。

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第1张

3、距离地球321,860公里,失去了电力和氧气,可以想象三位宇航员要面对多么大的压力,具体的事故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正面的答案,甚至有人猜测是小行星撞击了飞船的主体造成了这次灾难。

3、氧气是飞船供电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代表宇航员不仅失去了氧气,也失去了大部分的动力,虽然“登月舱”上仍然有能源,可是只能保证10个小时左右的正常运转,三位宇航员的较早 选择就是把“登月舱”变成“逃生舱”,万幸的是登月舱中有完整的导航系统,只不过因为电力限制,只有返回大气层后才可以使用。

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第2张

因为飞船损坏程度不明,使用推进系统有爆炸的风险,最后指挥部决定让三位宇航员乘坐登月舱利用月球的引力返回,要知道这个登月舱的设计是为了两个人为期两天的登月计划准备的,但是这次却变成了三个人为期四天的逃生计划,只能临时修改内部构造,所幸宇航员成功完成了自救。

幸运的是,没有其他的意外发生,三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的“太空自救”,只有一位宇航员因为缺水和排尿困难进入医院,因为在返回的过程中宇航员被指挥中心要求不能把液体排出舱外,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险,虽然过程十分困难,但是人类首次“太空自救”圆满成功。

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阿波罗13(阿波罗13号 电影),第3张

人类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的英雄,这些人用自己的故事鼓舞着后来的人们,相信在未来,黑暗的宇宙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困难,希望我们都可以一一克服。

阿波罗18号和阿波罗13号有什么不同?

  《阿波罗13号》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而成的,故事内容是1970年阿波罗13号在飞向月球的途中,服务舱发生爆炸,宇航员险些无法返回地球,最终在休斯顿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和宇航员自身过硬素质下安全返航。

影片故事紧凑,跌宕起伏,气势宏伟,上映后获得好评。  《阿波罗18号》实际上是杜撰的故事,真实历史上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发射的登月飞船是阿波罗17号,而18号因为预算减少而取消,影片中故事内容是阿波罗18号项目由美国国防部提供资金,并发射成功秘密登月,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两名美国宇航员意外发现一个满是血迹的苏联的登月舱,在地洞里发现一名已经死亡的苏联宇航员,同时遇到外星生命的困扰。这种月球上的生物被影片刻画成一种可以伪装成石头的类似蜘蛛的生物。这种生物破坏了美国登月舱的通讯系统,两位宇航员之一,指令长奈特在修复过程中被外星生物叮咬被感染,变得神智疯癫,并最终丧命。登月舱驾驶员安德森逃至苏联的登月舱和地球取得联系,希望返回地球,然而却被国防部告知由于已经受感染不许返回地球。仍然在月球上空环绕的另一名服务舱宇航员愿意等待安德森返回地球,然而当安德森驾驶苏联登月舱上升时,却发现舱里出现了大量外星生物“蜘蛛”将安德森叮咬致死,登月舱撞上了服务舱,所有宇航员全部牺牲。影片以这个故事试图解释美国为何   没有再继续探索月球的原因。  《阿波罗13号》运用了大量技术特技镜头拍摄,场面壮观;《阿波罗18号》则是一部伪纪录片,投资成本较低,拍摄时采用了部分真实登月影像穿插,并将画面采用了做旧处理,仿照七十年代纪录片样式,风格独特。

阿波罗13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阿波罗13号 电影、阿波罗13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