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三藩之乱的三藩指的是)

旅游攻略063

为什么平西王,平南王,镇南王总称叫“三藩”?

平西王,平南王,镇南王是清政府封赏他们的地方藩王,因此统称他们为三藩

汉朝以前镇守地方叫诸侯王,因为拥有行政军事自主权,不手中央管制,只需要履行义务就称为藩王。拥有军政权,但受中央严格控制。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就叫三藩了。

三藩是怎么平定的?

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决定撤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的藩王身份,导致爆发了三藩之乱。

此后康熙皇帝先集中兵力对付平西王吴三桂,然后招抚尚可喜和耿精忠,目的是为了将吴三桂给孤立。吴三桂兵力毕竟不是清军的对手,最后是穷途末路,积郁而死。而尚可喜和耿精忠的下场要比吴三桂更惨,三藩之乱历经八年才被平定,

三番在吴三桂的率领下举兵反叛康熙恩威并施缴扶并用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平三藩指什么?

指的是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叛乱,这三人是明朝末年的将领,投降清朝后被封为了藩王,到了康熙年间他们出来反叛,所以也就有平三藩的说法。

平三藩是指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平定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的叛乱。三藩之乱历时三年最终平定,完成了清朝对中国** 的统一。

清朝康熙初期清军评定三藩之乱,三藩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平三藩指的是康熙时期镇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的反清。

三藩是谁?

吴三桂

吴三桂(1608年/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吴三桂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屡立战功,累迁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归降清朝,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颇有功勋。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开启“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同年秋病死,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其孙吴世璠嗣位。

尚之信

尚之信(1636年8月2日—1680年10月9日),字德符,号白,清初藩王。祖居辽东,尚可喜长子。少时入侍。康熙十年(1671年)赴广东随父佐理军事,赐公爵,后加封镇南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命出兵往救宜章、郴州、永兴,皆托词不赴。据守广东,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又因其残暴跋扈,出言不逊,康熙十九年(1680年)下旨逮问,缚送北京,随即赐死,家属皆赦免。

耿精忠

耿精忠(?—1682年),辽东盖州卫(今营口盖州)人,清朝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服,响应吴三桂,入江西、浙江,被清军击败,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撤三藩指的是三藩之乱,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吴三桂在崇祯末年降清,曾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后晋封为平西亲王。其于1673年因不满朝廷撤藩而叛清,发动“三藩之乱”。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同年秋病逝。

尚可喜(1604-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康熙年间,晋封为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康熙皇帝赐谥曰敬。

耿精忠(1644年—1682年),辽东盖州卫人,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裁撤三藩什么意思?

撤三藩是指清朝初期,康熙皇帝撤销了三个藩王,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这三个藩王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在明朝灭亡后,被清朝封为藩王,负责守卫南方边境。然而,在清朝初期,他们的势力逐渐壮大,成为了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到了清朝的中央政府。

康熙皇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决定撤销这三个藩王,将其权力收回中央政府。这一行动引发了三藩之乱,三个藩王联合起来反抗清朝政府。

经过多年的战争,清朝政府最终战胜了三个藩王的联军,成功撤销了三个藩王。这一事件对于清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清朝实现真正统一的重要事件之一。

三藩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三藩之乱的三藩指的是、三藩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