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青岛海底世界的真相,糊弄游客的套路

旅游攻略051

参观海底世界是许多游客来青岛旅行的必选项目之一。然而,青岛海底世界的真相却让许多游客大跌眼镜:漂亮的海洋生物看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但实际上是被关在小小的池子里,它们的所谓家园也成了游客与商家间的生意场。本文将为大家揭秘青岛海底世界不为人知的黑幕,让游客不再上当受骗。

一、海洋动物的住所:狭小而不舒适

当游客走进青岛海底世界的鱼缸区时,豪华的“酒店”展柜和漂亮的海洋生物先抢眼球了。然而,这些鱼缸究竟是多大呢?普通活动面积不足5平方米,而大型展柜也不过二三十平米,这让被投放在里面的鱼类、海葵和水母感到十分无聊而不舒适。

据工作人员透露,为了保证海洋动物的健康和生存,青岛海底世界采取一些措施:将海洋动物分别放在不同的缸里,让它们获得足够的生活空间,并且为它们定时定量地喂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满足它们的自由和生存需求,反而在其中发生了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生存环境:高压电击和剧毒化学药品

为了保证水质和海洋生物的清洁卫生,不少海洋馆使用了各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例如,紫外线杀菌和微生物滤网等等。然而,高压电击和剧毒化学药品也成了一些海洋馆的使用方式。

在青岛海底世界,银鲨等各类鱼类都是被使用高压电屠宰的,这种处理方式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鱼类失去了生命体征。同时,多种化学药品,如氯气和漂白粉等也在鱼缸中应用着,这意味着海洋生物族群的生存环境也被同样地污染和伤害了。

三、丑陋的商业交易:买卖海洋动物

海洋生物的展览和科普并不矛盾,但青岛的海洋生物馆商家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往往将展示与商业利益混为一谈,从而滥杀海洋生物。

据一位游客描述,青岛海底世界的商家往往将展品标上售价,要求游客现场购买,甚至直接向游客提出售卖价征询,这种买卖海洋动物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事实上,这些卖家还会在“抢救”某些生活掉进海岸的海洋动物的过程中,将其拿回商家内,然后出售给游客作为“纪念品”。

结语:

青岛海底世界的展货和维护并非易事,但商家在缺乏专业和诚信的约束下,通过妥协和放纵来达到暴利的目的,这既是对海洋生物的摧残,也是对游客的欺骗。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理性认识海洋生物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减少对那些粉饰海洋生物馆的不良行径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和保护海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