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草原到生态宝库:额济纳的转型之路

旅游攻略055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素有“大草原门户”之称。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额济纳也遭受了过度放牧、过度捕猎等问题的困扰,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额济纳开始转型,从经济单一型向生态综合型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传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及挑战

在经济单一型的发展模式下,额济纳曾经面临过度放牧、过度采集和野生动物捕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大规模采伐黑白两糠松,导致该物种几近灭绝。同时,发展矿产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额济纳开始转型,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转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

首先,额济纳加强了对于牧区承包经营权的管理,限制牧草使用量,保护草原生态。其次,针对黑白两糠松的保护问题,额济纳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白两糠松负责人制度(试行)》和《额济纳旗黑白两糠松全民保护工程实施计划》,并于1999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黑白两糠松天然林保护区,最终成功保护了黑白两糠松的种群数量。此外,额济纳也加大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引导游客到草原旅游,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三、生态综合型的成果

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额济纳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提高。2018年,额济纳全旗生态产业总产值达到12.7亿元,其中,草原旅游业、矿区生态修复及生态产业化、沙漠生态修复和水生态保护等发展成效显著。此外,额济纳草原生态省级公园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获得此荣誉的草原公园。

四、未来展望

未来,额济纳将继续深化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养殖等绿色发展。同时,额济纳还将加强牧区土地整治,推进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额济纳的转型之路不仅是一次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转变,更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尝试和实践。今后,额济纳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推进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成为现代牧区和生态宝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