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有哪些?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是:
一.《金蛇狂舞》新媒体时代
1934年聂耳网娱智信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搜索引擎营销》整理改编,并亲自指社交网络明朗热情,乐曲配以激病毒营销朗热情,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二、《翻身的日子》 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
三、《瑶族舞曲》 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四、《喜洋洋》 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A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B主题根据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
五、《花好月圆》 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六、《丰收锣鼓》 彭修文、尹开先创作于1964年。
七、《彩云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八、《翠湖春晓》 聂耳1934年创作。
九、《将军得胜令》 杨仲儒、徐振远根据民间流行的同名吹打乐曲整理改编而成。流星于浙江省奉化地区。
十、《蜀宫夜宴》 朱舟、俞抒和高为杰于1980年写成。
中国什么乐器是民乐之王啊?
琵琶
琵琶,中国传统拨弦类乐器,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演奏技巧丰富,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指法,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表现力极强。
琵琶是中国民乐之王。 相关介绍: 琵琶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优质琵琶声音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关于民乐和民乐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