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自然与生态的体现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 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有很多地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甚至被改造成美丽的生态公园。 本文将介绍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讨论其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公园独特的生物群落。
崇明东滩湿地公园位于上海崇明岛东北部,濒临黄海。 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湿地公园。 公园占地约34000英亩,包括自然区和旅游区。 园内鸟类多达240种,鱼类50余种,底栖生物30余种,植物数十种。 其中,一些鸟类和鱼类是名贵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如朱鹮、鸬鹚、长鳍鲶鱼等,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中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设有多条观鸟观鱼步道,配备专业导游,并提供电动游船,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自然生态。 公园内还设有多个观景台、卫生间、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游园环境。
崇明东滩湿地公园除了生态保护和公园设施外,还引入了环境治理和科学研究的元素。 公园所在的黄渡市一直受到沿海潮汐和波浪的影响。 海堤多次被冲毁,随之而来的是地面沉降、海面淤积,但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利用生态工程方法,在公园内修建了3000余亩的滩涂和浅滩,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潮汐的影响并保护了海堤。 园区还与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生态研究,建设科研基地,通过科技手段支撑园区未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是上海的生态名片。 它以人工湿地的形式将海洋生态引入城市,成为上海独特的自然景观。 同时也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注重自然保护和环境治理,让生态得到更多保护,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多元。
参考文献:
[1]崇明区环境保护局(2013)。 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2]陈家伟。 (2012)。 崇明东滩O海岸带生态系统景观模型及综合学科评价研究。
[3]杨宗胜,陈家军,聂云云(2016)。 崇明东滩湿地评价与公园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40(S1),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