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王是什么?
土楼王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十分深远,庞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四海。
指堵漏王,一种快干的水泥,徐州方言把这种水泥叫做土喽王。
土楼类型?
土楼大致可以分为长方形楼、正方形楼、日字形楼、目字形楼、一字形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曲尺形楼、三合院式楼、走马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后向悬空,以柱支撑)、圆楼、前圆后方形楼。
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一般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围龙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诏安、平和和粤东的饶平、大埔、蕉岭等地。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 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土楼中,尤以福建的承启楼、振成楼、福裕楼、馥馨楼、奎聚楼、环极楼、深远楼和广东大埔的花萼楼、蕉岭的石寨土楼、饶平的道韵楼等最为著名。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5月,由龙岩市申报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28。2011年5月23日,由南靖县、华安县申报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28。
方形土楼
方形土楼,简称“方楼”,有正方形、长方形、回字形、日字形、目字形等多种形状。从外观看,方楼四周高墙耸立,四角规整,呈封闭式,防卫功能十分突出。
方形土楼中,以单环式、三至四层的正方形土楼最多,少数高达五至六层。底层作厨房、膳厅或客厅,二层作粮仓或卧室,三层及三层以上作卧室。大型方楼一般有四道公共木楼梯,分置于四角;中型方楼一般设两道公共木楼梯,安装在大门左右两边;较小的方楼一般在大门厅边设一道木楼梯。
圆形土楼
圆形土楼简称“圆楼”,永定当地人称它为“围楼”或“圆寨”。圆楼的共同特点是:大门、祖堂等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对称,这与其他种类的土楼相同。按其环数多少,可分为单环和多环两种。
府第式土楼
府第式土楼又称“五凤楼”、“三堂屋”,一般由“三堂两落”组合而成。
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
在中国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八一土楼介绍?
八一土楼也就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之一——承启楼,以其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八卦阵式层叠起伏的内庭设计号称“土楼王”,作为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据传从明崇祯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
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
关于承启楼和承启楼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