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地图(明朝淮安府山阳县地图)

民俗风情044

商洛清明节适合去哪里玩?

如果是西安自驾游,可从西安由西柞高速出秦岭终南山隧洞到终南山寨,牛背梁景区羚牛谷,朱家湾村(不建议上牛背梁);柞水县城可以购土特产;柞水溶洞。

第二天可以去镇安塔云山,返回后再去金台山,秀屏公园。返程上水阳高速去山阳天竺山。如果还有时间可去丹凤船帮会馆,商南金丝峡。返程到仙鹅湖划船,金凤山赏花。

如果你是从湖北河南山西来,那路线你参照地图可以调整。

河南省焦作市的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4个市辖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全市共有45个街道、36个镇、22个乡。 焦作市面积4072平方千米,人口361万(2009年)。

市区 面积 人口 邮政编码 驻地

解放区 62平方千米 29万人 454000 商业街184号

中站区 124平方千米 12万人 454000 解放西路与紫荆路交叉口

马村区 121平方千米 16万人 454000 解放东路与颐春路交叉口

山阳区 74平方千米 26万人 454000 人民路1969号

高新区 45.4平方千米 5万人 454000 市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区划属山阳区

沁阳市 623平方千米 47万人 454000 县东街

孟州市 542平方千米 37万人 454000 大定南路280号

修武县 722平方千米 28万人 454000 城关镇

博爱县 492平方千米 42万人 454000 清化镇

武涉县 860平方千米 65万人 454000 木城镇

温县 462平方千米 42万人 454000 温泉镇

南阳版图发展史?

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版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夏朝时期,中国版图大约包括今天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南阳所在的豫州也是当时的一个州。

随着历史的演进,南阳的版图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所在的地区属于楚国,后来被秦国所统一。秦朝时期,南阳被划分为邓、唐二州,隶属于荆州。

汉朝时期,南阳成为了一个郡级行政单位,隶属于河南郡。唐朝时期,南阳成为了邓、唐二州的一部分,隶属于河南道。宋朝时期,南阳成为了京西南路的治所之一。元朝时期,南阳成为了河南江北行省的一部分。明朝初年,南阳成为了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南阳城内皇亲贵胄众多,这里车水马龙,有着各种商业,可以说是百业俱兴,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清朝时期,南阳仍然是河南省的一个州,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阳的版图逐渐扩大,涵盖了今天的南阳市、周口市、平顶山市等地区。

总的来说,南阳的版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从夏朝时期的一个小州,到唐朝时期的一个郡级行政单位,再到明朝初年的一个封地,最终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指位于“成周”(周的国都洛阳)之南,汉水之阳的广大地区。她“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北控汝洛,南蔽荆楚,西通关陕,东连江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南阳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就是中原人类的始祖。从过去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资料表明,南阳是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分布的南界,也是长江流域文化分布的北界。

夏商王朝时期:南阳是夏商王朝经营南方和南方诸国北进中原的捷径,尧曾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

西周时期:南阳境内方国林立。其中有申、吕、姬、曾、唐、甫、邓、鄂、谢、蓼、鄀、楚、郦等国。为巩固周王室对南方的统治,周宣王派其舅申伯“于邑于谢”“南土是保”。

春秋时期:周平王虽然调军队戌申、戌甫,但挡不住楚国日益强大的步伐。楚灭申、唐、邓等国后,在南阳市设宛邑,南阳称宛就是从春秋开始的。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秦将白起攻楚占宛,南阳归秦,秦昭襄王35年(即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南阳名字自此始。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全国设36郡,南阳为其一,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滦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枣阳一带。

西汉时期:全国划为十三部,南阳归荆州部,当时南阳郡辖36县,其中22县在今市内。如宛城(今卧龙、宛城)、杜衍(今南阳市西一带)、淯阳(今南英庄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青华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乐城(今邓州王良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山都(今邓州构林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关一带)。其他10多县在今河南平顶山和湖北随州等地。

东汉时期: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建都洛阳,定宛城为陪都,又称南都。刘秀和其主要将领(二十八宿)大部都出生南阳一带,故南阳又称“帝乡”。

三国时期: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

晋代: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

隋朝:(607年)先将郡改州,后又将州改郡,今南阳市辖南阳郡、淯阳郡、淅阳郡、淮安郡(包括平氏、桐柏二县),义阳郡的淮源县、舂陵郡的湖阳县等都在今南阳市内。

唐朝:天下设为十道,南阳属山南道管辖。自唐高祖李渊至玄宗李隆基90年间,南阳先后设置纯州、郦州、淅州、北澧州、宛州、淯州、显州、湖州、新州、鲁州和仙州等。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邓州称南阳郡,唐州称淮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县加以合并,今南阳市有泌州淮安郡和邓州南阳郡。

宋朝:南阳归京西南路管辖,南阳叫武胜军,设唐、邓二州,州下设县,邓州辖穰、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唐州辖有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

元朝:将原南阳郡改为南阳府。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五州,其三在今市内;南阳府自领镇平、南阳二县;邓州领内乡、顺阳、淅川、新野、栾川五县;唐州领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其他二州辖临汝、伊川、郏县、宝丰、鲁山、叶县、舞阳、卢氏、栾川等县。其间曾将淅川、顺阳合并到内乡。

明朝:南阳府属河南布政司汝南道,领二州(邓州、裕州)十一县(叶县、舞阳、唐县、新野、桐柏、内乡、宛县、镇平、泌阳、南召、淅川)。

清朝:沿用明制,南阳府仍辖二州十一县,不过将邓州改为邓县,将裕州改为方城县,十一县分别为宛县、唐县、叶县、新野、桐柏、内乡、镇平、南召、泌阳、淅川、舞阳)改淅川县为淅川厅,后又升淅川厅为淅川直隶厅。

民国时期:河南设十一个行政区,南阳为第六行政区,辖十三个县:南阳县、南召、唐河、镇平、方城、邓县、内乡、桐柏、新野、淅川、泌阳、叶县、舞阳县。

新中国:(1949年)成立后,南阳行政公署划走叶县、舞阳。析出西峡、南阳市,仍辖十三个县市,即南阳市、南召、方城、泌阳、唐河、新野、桐柏、镇平、淅川、邓县、内乡、西峡、南阳县。

1966年,南阳行政公署仍辖十三县市,但划走泌阳县,析出社旗县,这十三个县市分别为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县、淅川县、内乡县、西峡县、镇平县、社旗县。

改革开放后,将邓县改为邓州市,将原南阳县、南阳市分别改为宛城区、卧龙区,现在的南阳市仍然辖十三个县市区,它们分别是邓州市、卧龙区、宛城区、南召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淅川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社旗县。

南阳自古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上承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最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今天南阳人民正以满腔的热忱,科学的态度,打造绿色、人文南阳,建设美好家园,试看将来的南阳一定会更加美好壮丽。

昌邑在什么地方?

昌邑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管辖。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属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千米。昌邑市资源物产丰富,盛产粮、油、桑和蔬菜、水果等,石油、天然气、地下卤水等储量较大,被誉为中国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溴·盐之乡。

昌邑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属环渤海经济圈。

截至2019年8月,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6个镇、3处街道,691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8万。

昌邑交通发达,区位优越。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属环渤海经济圈、潍坊半小时经济圈和青岛1小时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

昌邑在山东省西南部

昌邑国,西汉时期 封国 ,都城昌邑。 汉景帝 中元 六年(公元前144年),封 刘定 为山阳王,分梁地置山阳国,治昌邑(今 山东 省 巨野县 城南昌邑村)。

昌邑市属于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介于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之间,东与莱州市、平度市以胶莱河为界,南与高密市、安丘市毗连,西与潍坊市坊子区、寒亭区为邻,北濒莱州湾,属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昌邑市辖3个街道、6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昌邑市常住人口为564501人。

昌邑,旧地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西汉时期曾置昌邑国,几千年而不衰,昌邑集现分为前昌邑,后昌邑二个行政村。

关于山阳县地图明朝淮安府山阳县地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