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吴县是哪里)

民俗风情047

会稽吴县一带指的是什么地方?

吴县指的是现在苏州市的吴中区和相城区。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一直为行政区划名,撤消县时的辖境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而其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苏州府治所。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划出城区建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苏州以前为什么叫吴县?这有什么渊源吗?

苏州以前为什么叫吴县,因为古时在吴越春秋时被称为吴国,邻近杭州,杭城古时吴越春秋被称为越国,吴国和越国为邻国,同为地理同为江南地带,后来逐渐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转变,吴国以吴国的起因,故有了吴县的地名,如今苏州吴中区也由此演变而来,这跟以前的吴国也有离不开的渊源。

秦始皇创立郡县制,县成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吴县最早就出现在那个时候。后来唐代又从吴县分出了一个长洲县,但是两个县的县城在一个地方,其实应该就是当时在吴县县城里除了吴县的县衙等一系列的行政单位存在外长洲县的县衙也在这里。后来出现了府的概念,也就是苏州府,府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地级市,也就是以基本单位为县,好几个县组成一个府,清代的苏州府下辖9个县,其中包括后来我们熟知的昆山、太仓等。

由于长洲县的赋税太大难以统计等原因在清朝时,又从长洲县分出元和县,套路和唐朝时一样,还是在原来的县城设置县衙,也就是所谓的三县同治。当然苏州府也是有府衙的,就像现在的好比杭州市市政府有驻地、浙江省省政府也要有驻地,那么浙江省省政府就驻杭州,当时苏州的府衙就驻地在吴县、长洲、元和的县城。

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采用的是省市县的行政划分。苏州府那一块地方成立苏州市,不同于苏州府苏州市的市区不再依附于某个县的县城而是有一个自己的地盘,没错就是三县的县城划分为苏州市市区,而吴县则迁原来的县城。再到后来吴县也变成一个区了。所以看一看出来吴县衍生出了三个县,而这三个县公治的县城成了后来的苏州市区(姑苏区)。吴县!=苏州府!=苏州市,因为苏州府、苏州市作为一个二级行政单位不仅仅包含吴县,就好比杭州!=浙江,但是吴县县城 = 长洲县县城 = 元和县县城 = 苏州市区。

苏杭自古就是中国最美的地方,特别是苏州,历史文化深厚。那么,苏州的名字咋来的呢?为什么说和吴王阖闾有关系?

我们先说说吴王阖闾的祖先。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很聪明,叫做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知道这个意图后,非常尊重父意,就来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随乡入俗,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不能再回去继位了。

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当地居民的拥护, 后来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最开始,都城在今日的无锡,不过到了后来,这座都城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了,就来到了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 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城市规模很大。

吴国当时的都城就是今日的苏州,所以在古代,苏州叫做吴。

传到吴王阖闾这一代,已经到了春秋时期。当然,提到他,人们还会想起那句成语“卧薪尝胆”。这句成语说的是他儿子夫差的事情。根据记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受了重伤。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就在勾践准备自杀的时候,手下大臣劝住了他。

后来,勾践到夫差手下做了奴仆,开始放羊。夫差放松了警惕,三年后放走了勾践。回到越国后,勾践躺在柴禾堆旁,每天都添苦胆,时刻提醒自己要记住当年的羞辱,开始练兵。后来,勾践打败了夫差,灭掉吴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今日的苏州还叫做吴县,有时也叫做吴州。真正把这里改名叫做苏州的是在隋朝。为啥改名叫做苏州呢?主要是苏州旁有座山叫做姑苏山。

这座山古时候没有名字,吴王阖闾在这座山上建了一座姑苏台,后来这座山也叫做姑苏山了。为啥叫做姑苏台呢?其实,因为语音的差异,“匀吴“有时也读作”姑苏“,也就是说姑苏台,也就是匀吴台。

隋朝的时候,根据这座姑苏山,就把这里改名叫做苏州,此后就叫开了,直至今日,这里还叫做苏州。

吴县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吴县是哪里、吴县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