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地图(河南周口地图全图)

民俗风情047

周口市百科?

周口市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东临安徽省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

南阳版图发展史?

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版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夏朝时期,中国版图大约包括今天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南阳所在的豫州也是当时的一个州。

随着历史的演进,南阳的版图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所在的地区属于楚国,后来被秦国所统一。秦朝时期,南阳被划分为邓、唐二州,隶属于荆州。

汉朝时期,南阳成为了一个郡级行政单位,隶属于河南郡。唐朝时期,南阳成为了邓、唐二州的一部分,隶属于河南道。宋朝时期,南阳成为了京西南路的治所之一。元朝时期,南阳成为了河南江北行省的一部分。明朝初年,南阳成为了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南阳城内皇亲贵胄众多,这里车水马龙,有着各种商业,可以说是百业俱兴,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清朝时期,南阳仍然是河南省的一个州,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阳的版图逐渐扩大,涵盖了今天的南阳市、周口市、平顶山市等地区。

总的来说,南阳的版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从夏朝时期的一个小州,到唐朝时期的一个郡级行政单位,再到明朝初年的一个封地,最终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指位于“成周”(周的国都洛阳)之南,汉水之阳的广大地区。她“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北控汝洛,南蔽荆楚,西通关陕,东连江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南阳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就是中原人类的始祖。从过去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资料表明,南阳是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分布的南界,也是长江流域文化分布的北界。

夏商王朝时期:南阳是夏商王朝经营南方和南方诸国北进中原的捷径,尧曾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

西周时期:南阳境内方国林立。其中有申、吕、姬、曾、唐、甫、邓、鄂、谢、蓼、鄀、楚、郦等国。为巩固周王室对南方的统治,周宣王派其舅申伯“于邑于谢”“南土是保”。

春秋时期:周平王虽然调军队戌申、戌甫,但挡不住楚国日益强大的步伐。楚灭申、唐、邓等国后,在南阳市设宛邑,南阳称宛就是从春秋开始的。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秦将白起攻楚占宛,南阳归秦,秦昭襄王35年(即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南阳名字自此始。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全国设36郡,南阳为其一,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滦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枣阳一带。

西汉时期:全国划为十三部,南阳归荆州部,当时南阳郡辖36县,其中22县在今市内。如宛城(今卧龙、宛城)、杜衍(今南阳市西一带)、淯阳(今南英庄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青华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乐城(今邓州王良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山都(今邓州构林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关一带)。其他10多县在今河南平顶山和湖北随州等地。

东汉时期: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建都洛阳,定宛城为陪都,又称南都。刘秀和其主要将领(二十八宿)大部都出生南阳一带,故南阳又称“帝乡”。

三国时期: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

晋代: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

隋朝:(607年)先将郡改州,后又将州改郡,今南阳市辖南阳郡、淯阳郡、淅阳郡、淮安郡(包括平氏、桐柏二县),义阳郡的淮源县、舂陵郡的湖阳县等都在今南阳市内。

唐朝:天下设为十道,南阳属山南道管辖。自唐高祖李渊至玄宗李隆基90年间,南阳先后设置纯州、郦州、淅州、北澧州、宛州、淯州、显州、湖州、新州、鲁州和仙州等。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邓州称南阳郡,唐州称淮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县加以合并,今南阳市有泌州淮安郡和邓州南阳郡。

宋朝:南阳归京西南路管辖,南阳叫武胜军,设唐、邓二州,州下设县,邓州辖穰、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唐州辖有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

元朝:将原南阳郡改为南阳府。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五州,其三在今市内;南阳府自领镇平、南阳二县;邓州领内乡、顺阳、淅川、新野、栾川五县;唐州领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其他二州辖临汝、伊川、郏县、宝丰、鲁山、叶县、舞阳、卢氏、栾川等县。其间曾将淅川、顺阳合并到内乡。

明朝:南阳府属河南布政司汝南道,领二州(邓州、裕州)十一县(叶县、舞阳、唐县、新野、桐柏、内乡、宛县、镇平、泌阳、南召、淅川)。

清朝:沿用明制,南阳府仍辖二州十一县,不过将邓州改为邓县,将裕州改为方城县,十一县分别为宛县、唐县、叶县、新野、桐柏、内乡、镇平、南召、泌阳、淅川、舞阳)改淅川县为淅川厅,后又升淅川厅为淅川直隶厅。

民国时期:河南设十一个行政区,南阳为第六行政区,辖十三个县:南阳县、南召、唐河、镇平、方城、邓县、内乡、桐柏、新野、淅川、泌阳、叶县、舞阳县。

新中国:(1949年)成立后,南阳行政公署划走叶县、舞阳。析出西峡、南阳市,仍辖十三个县市,即南阳市、南召、方城、泌阳、唐河、新野、桐柏、镇平、淅川、邓县、内乡、西峡、南阳县。

1966年,南阳行政公署仍辖十三县市,但划走泌阳县,析出社旗县,这十三个县市分别为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县、淅川县、内乡县、西峡县、镇平县、社旗县。

改革开放后,将邓县改为邓州市,将原南阳县、南阳市分别改为宛城区、卧龙区,现在的南阳市仍然辖十三个县市区,它们分别是邓州市、卧龙区、宛城区、南召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淅川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社旗县。

南阳自古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上承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最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今天南阳人民正以满腔的热忱,科学的态度,打造绿色、人文南阳,建设美好家园,试看将来的南阳一定会更加美好壮丽。

开封市地图行政区划?

面积6266平方公里,龙亭区、鼓楼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尉氏县、通许县、杞县、兰考县。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

行政区划

  开封现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和祥符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其中兰考县系省直管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归龙亭区建制。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共有79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2129个村委会、4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市辖区面积1849平方公里,共有19个乡镇、32个街道办事处、333个村委会、3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河南周口地图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河南周口地图全图、河南周口地图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