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西街(琉璃厂西街腾退)

民俗风情046

北京胡同离天安门近吗?

离天安门最近的胡同在前门大栅栏附近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西街,这条街实际上是一条胡同,也是北京最短的一条胡同,仅有30米。步行至天安门广场,只有1.4公里位置,十分优越。这条胡同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胡同,北京的小巷和文化街区、古典的建筑、不贵的餐厅、具有鲜明的旧北京文化特色,非常值得一去。

青云阁的寓意?

青云阁寓意是品茗访友的雅致场所。

青云阁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西街33号,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905年重新翻建,是一座典型的轿子型建筑,楼有三层,中庭为跑马廊。它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时尚运动在那时就已经被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里面还有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等众多的老字号。

青云阁位于前门大栅栏西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轿子型建筑,寓意“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现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楼有三层,大部分采用西洋式格楼设计,中庭为跑马廊。它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向来是众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场所。鲁迅、蔡锷、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历史名流曾频频到此品茗会友。

门额上的“青云阁”三字,由晚清三朝元老同治年间副贡、官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那时老人已年过古稀,因怀念其年轻时为官的平步青云,故取青云两字,得名“青云阁”。青云阁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品茗访友的雅致场所。

鲁迅先生在京14年经常徜徉于琉璃厂,由西面来,逛完琉璃厂,正好顺路到青云阁。周遐寿老人的文字,已经把路线介绍得很清楚,他在《补树书屋旧事》中也曾写道:“从厂东门(原文误为厂西门)往东走过去,经过一尺大街,便是杨梅竹斜街,那里有青云阁的后门,走到楼上的茶社内坐下,吃茶点代替午饭。”到青云阁里的玉壶春茶楼。先生最爱吃玉壶春的春卷、虾仁面等名点,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写到,壬子(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记云: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音寺街青云阁啜茗,……

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记云:午后同季市至观音寺街购磨一、镜一、宁蒙糖一,共银二元。又共啜茗于青云阁,食虾仁面合。

丁巳(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记云:午同二弟往观音寺街买食饵,又至青云阁玉壶春饮茗,食春卷。

鲁迅先生也常在青云阁楼下的小百货店中顺便买些日用品。另外也有不少书铺,衡水人王富晋开的“富晋书庄”那时就在这里,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等书归它家专卖,先生买过它不少书。

陈莲痕《京华春梦录》也记载了玉壶春当时的状况:

... ...青云阁之玉壶春。小轩数楹,位置雅洁,檀楠几椅,鼎彝杂列,夕阳将坠,座客常满,促膝品茗,乐正未艾。茶叶则碧螺、龙井、武彝、香片... ...炸春卷 、水晶糕、一品山药、汤棍饨、三鲜面等,客如见索,亦咄嗟立办。阮囊羞涩者流,利其值贱,多于此鼓腹谋一饱焉。

讨袁名将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从而演绎了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

解放后,青云阁为北京市政府的第一个招待所,正是得以北京市政府的大力保护,青云阁才成为迄今为止较早 一座保存最完整的轿子楼建筑。

发展至今,青云阁为响应区政府的号召,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斥巨资,下大力度重新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品茗演艺、传统饮食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这次改造本着“宏扬宣南文化,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宗旨,在区商务局的协助下引进小肠陈、爆肚冯、年糕钱、豆腐脑白、奶酪魏、茶汤李、羊头马、锅贴王、瑞宾楼褡裢火烧等多家百年老字号,使这些从宣武区起源的老字号又重新回到了大栅栏。

青云阁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建筑,见证着中国古建筑史的发展历程;青云阁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眷刻上了古今多少名人雅士的不朽传奇;青云阁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建筑,生生不息传承着北京人的生活文化。

寓意美好,事业稳定,平步青云,顺利,吉祥。

琉璃厂西街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琉璃厂西街腾退、琉璃厂西街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