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未解之谜?
曾侯乙墓中发现了一种木坨,通体红漆,纺锤状。在底部位置居然缠绕着无数圈型如弹簧的东西。弹簧没有弹性,是什么用途,曾侯为什么用这些东西陪葬,至今是未解之谜。
对于曾侯乙不甚了解,而究竟是哪一代的曾国国君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学术界目前存在三种意见;一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国;二是西周始封的姬姓曾国;三是随即曾国,姬姓。
从博物馆所展览出的所有曾侯乙墓随葬品中发现,几乎每一件文物上都刻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较早 一件尊盘是其抹过先君之名再进行刻字,从而说明曾侯乙这件青铜酒器的喜爱程度。而墓中所有的随葬品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曾侯乙的兴趣爱好、青铜器的技艺娴熟、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曾侯乙编钟组成?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
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样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定。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结构稳定。曾侯乙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磐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曾侯乙墓被盗过吗?
曾侯乙墓是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出土的一座西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曾侯乙身份尊贵,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据文献记录,曾侯乙墓在1977年被发现,当时墓葬尚未被盗。然而,遗憾的是,在墓葬发现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保护措施不足,曾侯乙墓遭到了盗墓贼的洗劫,很多珍贵的文物被盗窃。因此,可以说曾侯乙墓在发现后曾经被盗过。
曾侯乙墓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侯乙墓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