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纸包鱼文化?
说起巫山纸包鱼的由来,其实跟当地的烤鱼历史有着莫大的联系。在巫山博物馆,有一“镇馆之宝”,是出土于巫山麦沱墓地的东汉庖厨俑。东汉庖厨俑形象逼真、富有活力,更有意思的是,其面带笑容、双手握鱼伏案操作的形象,被解读为正在制作“巫山烤鱼”。
而且,据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堆积如山的鱼骨、火烧过的砂石板,说明鱼类是大溪先民的重要食物。当时主要以树枝穿着在柴火上烤或用砂石板煎烤,以此推算的话,“巫山烤鱼”至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通过巫山出土的汉代庖厨俑、青铜烤架和泡菜坛,可以推测出烤鱼的酸辣风味在汉代已经初步形成,故巫山烤鱼成熟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
而这纸包鱼,正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而出现的美味呢。
长江流域最早文明遗址?
彭头山遗址
位于湖南省澧县澧阳平原中部。主要文化堆积为彭头山文化时期遗存,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距今约8200-7800年。聚落呈长方形,四周有壕沟、堆筑的土围和天然河道为护围,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遗迹有地面式、浅地穴式建筑遗迹和以小坑二次葬为主的墓葬。但尚未发现有专门的墓葬区。出土遗物中石器大多数都是打制石器,既有大型砾石石器,也有黑色细小隧石器,与本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传统区别不大。陶器制造古朴简单,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
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长江上游: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新繁水观音遗址长江中游: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是、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玉蟾岩遗址、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田螺山遗址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
长江流域最早的文明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中国的两河文明是哪两条河?
长江与黄河。
中国人习惯以 “华夏文化”一统中国文化,淡化以致磨没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发展脉络。事实上,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与黄河、长江息息相关,经过近万年的积淀,形成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大系统。”
远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代表性的古文化圈。现代田野考古工作显示,一度被视为南蛮之地的长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也相继产生了位于上游地区的大溪文化、中游地区的屈家岭文化、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其沛然底气,不逊于黄河文化。青铜时代,中国文化进入成熟期。黄河文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其重心由西往东移,即由岐西、河套一直东移,最后止步于齐鲁,成为黄河文化的轴心之地。长江文化也在三大古文化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巴蜀文化、荆 (湘)楚文化、吴越文化,而以居中的荆楚文化为长江文化的轴心之地。最近几十年接连不断出土的简帛古籍,也有力地表达了长江文化轴心区域的文化底气。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长江流域的上古文化令人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两河文明”,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一个是黄河,一个是长江。
中国的这“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另外,黄河、长江的水性、两岸的人文各不相同,历史关系也很复杂。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彼此相距不远,中上游最近处恐不足百里,下游今天已汇流为一,两条河流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水性不致相差太大。历史上两河之间(称“美索不达米亚”)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如车轮、历法、文字)。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的“一体化”,是那里的明显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西亚的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2320年时出现统一国家(阿卡德-苏美尔),形成“两条河流,一个王权”的局面。而中国的黄河、长江两流域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不属于黄河中上游的文化?
哨棚嘴文化不属于黄河中上游文化。
哨棚嘴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红星村,地处长江西北岸干井沟河口附近。面积8 000平方米。文化层保存较好,厚达6-7米,可划分为20余层,包含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以至汉代和南朝时期,地层叠压分明,构成了较好的地层编年和古文化演变发展序列。1994-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进行发掘,发现其中一期属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掺粗石英粒,颜色斑驳不匀,黄褐、灰褐、灰黑居多.-、饰交错绳纹,花边口装饰盛行,泥质陶少,黑皮陶打磨较精致,施瓦棱纹。器形有筒形罐、盘口罐、碗、盆、钵、豆等。与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相似,而与大溪文化不同,被命名为“哨棚嘴一期文化”。
关于大溪文化和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