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降水量是指什么?
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总和就是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用英文字母p表示。
年降水量毫米什么意思?
年降水量毫米是用来表示某个地点一年内总共降水量的单位,通常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这个指标表示地球表面上的雨、雪、露、冰雹等水分的量,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地方的湿度和水资源情况,对农业、水利等领域非常重要。
年降水量指的是一年内经历的总降水量,常常通过对一个地点一年内所有降水进行测量来计算得出。单位毫米在年降水量中的意义是描述每平方米区域内的降水量,例如,1000毫米的年降水量表示在该地区每年每平方米降水量为1000毫米,意味着相当于每平方米区域内堆了很多很多的1毫米直径的小水球。通常,年降水量越大,该地的降水和水资源就越富裕,农业生产也就越有利,但过多的降水也会带来洪涝等不利因素。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亩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达水深1毫米。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解释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降水量的形成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一个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地区分布状况和季节分布状况两部分来组成。我国位于亚欧** 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太平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从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我国年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南往西北递减,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我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而在冬季,我国盛行来自亚欧** 内部的西北季风,水汽含量很少,形成的降水也不多。
除了东南季风给我国带来降水以外,我国也能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水汽,我国的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比如西南季风通过雅鲁藏布江谷地,把暖湿的印度洋水汽送到青藏高原深处。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北疆地区,也能得到少量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使得我国新疆的北疆地区比南疆地区要相对湿润。
降水量的分类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另外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按降水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和特大暴雪。
相关推荐:
2021中伏多少天 今年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
2021中伏热不热 2021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2021中伏是什么时候开始 2021年中伏天具体时间表
中伏是什么意思含义 中伏是什么时候开始
中伏和末伏哪个更热 三伏天是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降水量毫米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或者降水量等级的一个指标,毫米表达的是降水量常用的单位,常用的有mm/h或mm/min,分别指的是单位面积内,每小时的降水量和单位面积内,每分钟的降水量。
如果换算为降水量的平均水深,100毫米的降水量等于1平方米平均有0.1米深的降水量。
一年降水量是多少厘米?
一年降水量平均750mm,地区不同,降水量也是不一样的。我国沿海地区,珠三角,江浙一带,广东广西地区年降水量达到1000mm以上,而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降水量不足300mm。
年降水量5~15厘米是中等水平。不过,降水量的多少并不是较早 衡量水资源丰富与否的标准。关键还在于降水的分布是否合理、季节性是否明显。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差别很大,干旱地区一年可能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降水量。有几十厘米的,也有几百上千厘米的。
年降水量的等级划分?
分为6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降水量等级划分的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在中国,根据国家标准GB/T 28592-2012,降水量等级分为6个等级:小于25mm、25mm-50mm、50mm-100mm、100mm-250mm、250mm-500mm和大于500mm。此外,中央气象台将降水强度划分为7个等级: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年降水量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通常用雨量器测定,每天定时(8点和20点)观测两次。以毫米(mm)为单位。
根据气候资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称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这两个降水特征值,能够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降水量就是时间单位内所有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其他损失,在平面上累计达到的高度
方法如下:
1
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1月天数)+(2月降水量/2月天数)+……+(12月降水量/12月天数)
2
总而言之,年降水量就是每个月的平均降水量相加
3
年平均降水量是,所有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年降水量计算方法:把一年的降水量加起来就是年降水量了。年降水量是指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总和。
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用英文字母p表示。
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作降水量。
关于年降雨量和2024年全年降雨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