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简介(新疆简介50字)

民俗风情0107

乌鲁木齐城市特色介绍?

1、地形地貌特点: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市3.5千米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千米;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千米。海拔5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

2、气候特点: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 性干旱气候,最热的是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15.2℃。

3、水文特点:乌鲁木齐地表水水质较好,河流均系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或平原水库中。乌鲁木齐地区共有河流46条,分别属于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阿拉沟、柴窝堡湖5个水系。

乌鲁木齐特色有:巴旦木、马奶酒、维吾尔族花帽、锡伯族烟袋、库尔勒香梨等。乌鲁木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为各类动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生存条件,是动物繁衍生息的丰富资源。

国际大巴扎、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新疆大剧院等。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 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乌鲁木齐历史悠久,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现已成为全疆工业制造和商贸服务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主要承载地,新时代我国向西开放的陆路桥头堡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新疆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三山指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人文地理特征是冬季比较冷,昼夜温差大,盛产水果,比如说吐鲁番的葡萄,哈蜜的瓜,库尔勒的香梨,当地人喜食面食,比如说拉条子,烤包子。

另外由于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水果都比较甜。

新疆是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构造,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夹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疆是多民族地区,维、汉、蒙、哈、回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等特征,民族文化绚烂多彩,底蕴深厚,维吾尔人传统民族舞蹈、丝绸服饰、建筑、饮食都别具特色,长期的民族交流融合中,维汉回蒙哈等民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行成了爱国爱疆的牢固传统友谊

新疆棉花介绍?

疆棉花质地柔软,手感舒适,吸水性强。新疆长绒棉比较洁白、光亮,且具有弹性,是编织业中的重要原料。新疆长绒棉的纤维横断面接近圆形,做成的织物丝光好,染色效果佳。新疆长绒棉起热快,保暖性强,其柔软度、光泽度、透气性比普通棉花更好。新疆长绒棉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可用来制作各种帘子布、防化与防原子辐射布等。

新疆地理概况有哪些?

新疆地理环境:

1、地形

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2、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 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新疆地理位置: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3.158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新疆的自然资源:

1、水源资源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

2、森林资源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

3、生物资源

新疆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爬行类有花蛇,草原蝰,游蛇等。

4、矿产资源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它的东面和南面,与甘肃、青海、** 相邻。全区面积为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均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她相当于45个台湾省,或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面积的总和。新疆除东南部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 之外,其余均与邻国交界;东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西北部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于水土丰沃的绿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国地广人稀的省区之一。新疆地处欧亚** 中心,四周有阿尔泰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大山系包围两大盆地。山脉内部又有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它位于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主体在蒙古境内,中国境内属中段南坡,长约五百公里。阿尔泰山以断块活动为其主要特点,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阶梯状断块山地,从过境山脊到额尔齐斯河谷地,有三——四级阶梯,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而山前平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脊线不到海拔三千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天山横亘中央,高大雄伟,势与天齐,故名天山。东西长约三千五百公里,新疆境内部分,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由三列东西向的褶皱山和陷落盆地组成。山势西搞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四百公里,东段变窄,宽仅一百公里,山脊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为海拔七千四百四十三点八米。平行山脉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即拜城、焉耆、吐鲁番、哈密及尤勒都斯等盆地,伊犁、乌什等谷地。其中,吐鲁番盆地是东天山南侧的断陷盆地,它南部的广大低地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四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南部昆仑山脉是** 高原的一部分,包括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体宽广,山势高峻,山脊线超过海拔六千米。很多山峰超过七千米,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宽广的山体中,有较大的山间盆地,即塔什库尔干、阿克赛钦、阿牙克库木、喀拉米兰等盆地。准噶尔盆地在阿尔泰山和田山之间,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所以被称为板封闭性内陆盆地。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平均海拔不到五百米,最低处艾比湖海拔一百八十九米。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的百分之九十七。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半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为良好的冬季牧场。塔里木盆地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其面积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盆地东面有宽几十公里的谷地通向甘肃的何西走廊,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盆地的中部,面积约三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多为高大的新月形流动沙丘,高度一般为一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达二百至三百米。流动沙丘面积约占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在流动沙丘边缘和河谷附近,有生长着柽柳的固定小沙丘,又叫“红柳包”,高约二至四米。罗布泊洼地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为盆地水系的最后归宿,海拔仅七百八十米,广大湖积平原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在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墩与风蚀凹地相间的“雅丹”地形,因其形似龙,顶不多有白色的盐壳层,故又称“白龙堆”。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抱的影响下,新疆气候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集中表现为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冬季漫长,春秋短,日照长,温差大。新疆的平均降水量为一百四十五毫米,为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三十毫米的百分之二十三,不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地球上相同纬度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最少的。降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新疆盛行西北风,水分输送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地形上南疆西部受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北疆西部地势较低,所以降水量是从西向东减少。北疆平原区为一百五十至二百毫米,西部可达二百五十至三百毫米。南疆平原在七十毫米以下,最少的托克逊只有七毫米。平原区的降水在北疆对农业有重要意义,夏季平原降水能供给作物水的一部分,如小麦从返青到成熟,降水能满足的需水量阿勒泰为百分之二十七、塔城为百分之五十六、伊犁为百分之四十五、乌鲁木齐为百分之二十九。冬季北疆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积雪厚度达五至二十五厘米,既有利于小麦越冬,也为冬麦返青提供了水分。南疆平原降水稀少,对农业供水没有多达意义,作物出苗期间的微量降水,还可能引起土壤返碱。新疆的山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四百毫米以上的大降水中心均集中在山区。天山被称为荒漠中的湿岛。北疆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毫米。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一千毫米。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三百至五百毫米。昆仑山北坡年降水一般为二百至三百毫米,局部迎风坡可达五百毫米。夏季山区降水直接形成径流,汇入河道,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新疆农田用水百分之八十来自河流。冬季山区积雪,次年春季冰雪融化,成为春季河流主要的水源。在热量方面,因阿尔泰山山势较低,北方的干冷气流可以到达北疆,而天山又阻挡了它的南侵,因此南北疆差别较大。天山以北为寒温带。北疆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在6—7摄氏度。冷月(一月)为零下15—20摄氏度之间。青河县城极值最低气温为零下49.7摄氏度(一九六一年三月二日的纪录。无霜冻期北疆平原一般为一百五十天左右。南疆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一月份平均气温多在零下8—10摄氏度之间,无霜冻期为二百至二百五十天。夏季南北疆温度差别不大,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四月至九月个月平均气温,除北疆北部外,一般都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吐鲁番盆地地势地洼,周围高山环绕,六月至八月平均气温均在30摄氏度以上,级值最高气温为47.6摄氏度,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被称为“火洲”。由于空气水分含量低,地面覆盖度小,容易受热和散热,气温差较大,年平均日较差11—15摄氏度,最大日较差20摄氏度以上,所以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谚语。白天温度高,作物同化作用加快,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所以新疆瓜果比较甜。新疆境内河流很多,以出山口处的河流数目为准,约有三百二十多条,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二十多条。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它都属于内陆河,流入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的低洼部位。新疆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永久雪线以上的高山带,终年积雪,有冰川发育,新疆境内的山系共有冰川一万多条,总面积约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两万亿立方米,是天然的固体水库。有冰川调节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但过分集中在夏季,春季水量小。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西向东流,以罗布泊为最后归宿,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习惯上把叶尔羌河与阿克苏河汇合点以下的河段称为塔里木河,长九百七十公里。塔里木河无固定的河床,南北两岸的干河床及大小支流纵横分布,互相穿流,沿程损耗引蓄达,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上游水库附近年径流量五十多亿立方米,到大西海子水库只有只有两亿立方米。过去塔里木河尾部在罗布泊与台特玛湖之间的摆动,现在一般年份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的塔里木河已断流。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湖、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马渡汇合以后称为伊犁河,年总径流量一百五十八亿立方米,约占新疆河流总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流出过境的水量达一百二十多亿立方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支流均由北岸大致平行纳入干流,是典型的梳状水系。最大的支流为布尔津河,次为哈巴河。年总径流两翼白二十六亿立方米,流出过境的近一百亿立方米。是中国的较早 的北冰洋水系。新疆湖泊有一百多个,大多位于河流的终点。在干旱气候的地理环境中,湖泊矿化度一般较高,大都是咸水湖,当主要补给水源发生变化时,湖水就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有的湖泊水位下降以致干涸。有的湖泊位置改变,最典型的是罗布坡,历史上被称为“游移的湖”。现在随着塔里木河下游农垦区用水的不断扩大,孔雀河下游已断流,因而罗布坡已干涸,玛纳斯湖叶由类似情况。现在实际上有水的大湖只有博斯滕湖、布伦托河、赛里木湖、巴里坤河等。新疆自然植被的特点是:平原植被稀疏,山地垂直带明显,森林面积有限,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植物群落。植被稀疏是干旱环境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常见景观,反映生态系统的脆弱。北疆沙漠和砾漠的植被覆盖度约30%-40%,南疆不到10%。荒漠上限海拔,北疆900-1000米,南疆1500-5000米,东南疆山地达3000米。平原植被是水文现象的标志,林木分布于河谷、渠道两侧;荒漠草地的出现,反映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季节性洪水,如塔里木河千流河谷较远处。山地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一般是:荒漠半荒漠草原、低山草原、森林草原、亚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垂直分带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水分与热量的综合作用。山地降水较多,但高山热量少,因此植被覆盖度中山带最高,北疆山地80%以上,南疆山地60%-80%,向上向下略减。新疆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1.03%。森林面积的分布是:北疆占75%,南疆占25%,山地森林占85%以上。平原林多为护田林网及河渠公路两侧的线状林带。山地森林的上下限海拔,天山北坡为2800-1500米,阿尔泰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低200-300米,天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上升500米,昆仑山北坡林地稀疏,皮山县以东无片林。新疆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很明显。云杉喜阴湿,只见于年降水400毫米以上的山地阴坡,胡杨原是阴湿环境的中生植物,干旱环境下只见于大河河谷。湖泊、水库周围的沼泽地,常见成片的芦苇、香蒲等喜湿植物。山前砾石带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偶见麻黄等。平原荒漠上,北疆常见梭梭和蒿属,南疆常见红柳。新疆现有5000多万亩耕地,还有1.4亿多亩宜农荒地。新疆有地面水年径流量900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0多亿立方米。合计相当于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水资源的总和。新疆有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居前列。由于有土地、水源、日照、气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新疆非常适宜发展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甜菜、葡萄、瓜果、蚕桑等经济作物。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新疆的陆地棉(细绒棉),洁白绒长、产量高,条杆均匀,拉力好;海岳棉(长绒棉)可纺100支以上的细纱,为全国的较早 产地,可与苏丹,埃及棉媲美。新疆素以“瓜果之乡”著称,所产的哈密瓜、西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叶城石榴、喀什樱桃、伊犁苹果、和田核桃等,均享有盛誉,远销外地。新疆三山都产宝,地下聚油煤,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省区之一。全疆已探明储量的矿种122种,占全国探明矿种的79%。矿点(床)3000多处。已探明的矿产中储量达16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远景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全国首位。全疆石油储量虽然还未探明,但从地质构造和生油条件看来,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三大盆地是我国最有找油远景的内陆盆地。近年来,除了北疆准噶尔盆地不断找到新油田,扩大了克拉玛依的开采规模外,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相继发现了依希克里克油田和柯柯亚油田;在吐鲁番盆地也打出了油。现在全疆累积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45800万吨。新疆的石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除煤、油外,其他矿产资源如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锌、铅、稀有金属金、银、铍、锂、非金属云母、石棉、芒硝、盐、建筑材料石灰石,砖用粘土、沙、石、陶土,化工原料自然硫、钠硝石,还有水晶、冰洲石、宝石、玉石、玛瑙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不少矿产的采量、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确确实实是富饶美丽的好地方,是我国西部尚待大规模开发的一块宝地。她正在四化建设的跑道上展翅起飞,并将在下个世纪中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基地。

新疆有哪些地貌?

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沉积地貌。 介绍: 新疆,全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 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 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气候: 新疆属典型的温带** 性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00多毫米。新疆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 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新疆的地貌主要有: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沉积地貌。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

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地貌主要有: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沉积地貌。

关于新疆简介新疆简介50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