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地图(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

民俗风情083

河南益阳在中国地图哪位置?

益阳,别名“银城”、“丽都”,“羽毛球之乡”,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南岸,地处湖南省北部,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3]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4] 等称号,自古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宁乡原来是益阳的吗?

历史上是的 分了又合 合了又分

湖南益阳地图(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湖南益阳地图(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第1张

宁乡名字由来:

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

宁乡地区汉为益阳县地。三国时置新阳县。晋改为新康县。隋并入益阳县。境域古为荆楚地。秦属长沙郡。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宁乡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县,隶潭州长沙郡。元隶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天临路。明隶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清隶湖南省长沙府。

宁乡县东临望城,西接安化等县。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黔中郡,秦隶属长沙郡,三国时期为吴新阳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新康,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益阳,唐武德四年(621)复析益阳置新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析益阳、长沙、湘乡部分地始置宁乡县,县治设今横市镇,后改设今玉潭镇。千余年来,境地析划,几经变化,县域却沿袭未变。从宋代起宁乡县就隶属潭州,明清属长沙府。

民国时,宁乡隶湖南省第5行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乡曾归属益阳、湘潭两地区,1983年划归长沙市辖。现隶属长沙市。县人民政府驻玉潭镇(城关镇为旧称〉

长沙东南西北都是哪个区

长沙东边都是芙蓉区,北边都是开福区,西边都是岳麓区,南边都是雨花区,中部偏南都是天心区。以前的长沙就是东南西北四个区加郊区,后面区划改革,东区及东部郊区改为芙蓉区,北区及北部郊区改为开福区,西区及西部郊区改为岳麓区,南区及南部郊区改为雨花区,中部偏南改为天心区,

东边是雨花区。

长沙东南西北分别是雨花区、天心区,岳麓区和开福区。

雨花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区名源自长沙古佛道圣地雨花亭,地处长沙市主城区东南部,北连芙蓉区,西接天心区,东邻长沙县,南至株洲市,下辖12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292.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雨花区常住人口为1264895人。雨花区是湖南省会长沙的“东南门户”,处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

长沙市按行政区域划分,其长沙市主城东为芙蓉区,长沙市主城南为天心区,长沙市主城西为雨花区,长沙市主城北开福区。

长沙分为芙蓉区、开福区、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望城区。

  芙蓉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主城区东部,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介于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之间,总面积为42.8平方千米。

  天心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处长沙市主城区南部。天心区北临开福区,南至湘潭市,东接雨花区,西濒湘江。

  岳麓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湘江西滨,以湘江主航道为界,划江而治,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岳麓区现辖16个街道、2个镇,2个景区、2个科技产业园,总面积552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总人口83.79万,户籍总人口686312人。岳麓区因国家风景名胜区岳麓山而得名,是长沙的“西大门”,集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等生态资源,是长沙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

  开福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长沙市主城区北部,是长沙市内五区之一。开福区东与长沙县、芙蓉区接界,西与岳麓区毗连,北与望城区相邻,南与天心区相接,下辖16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7千公顷。截至2017年底,户籍人口4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69万人。

  雨花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地处长沙市区东南部。雨花区北连芙蓉区,西接天心区,东邻长沙县,南至株洲市。雨花区现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雨花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物流产业园区(雨花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为83.64万人,户籍人口为66.94万人。

  望城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长沙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望城区东临长沙县,南接长沙市开福区、岳麓区,西至宁乡市,西北临益阳市赫山区,北连岳阳市湘阴县、汨罗市,总面积951平方千米,是长沙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截至2016年,共辖5个镇、10个街道,共有125个村民委员会,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7.8万人。

东芙蓉,西岳麓和望城,北开福,南天心和雨花。

湖南益阳地图(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湖南益阳地图(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第2张

常德的地理位置?

常德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东部为开阔平原,西北、西、南三面环山,地貌以平原为主,山、丘、岗、湖兼有。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多样。境内雪峰山余脉延展于南部,武陵山脉绵伸在西北,沅澧两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及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

常德最北端在石门县壶瓶山镇桐木山村,最南端在桃源县西安镇薛家冲村,最西端在国营东山峰,最东端在汉寿县百禄桥乡烟包山园艺。市境东西极宽174.6公里,南北极长187.2公里,常德市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

常德市西北部属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其间也出地形地貌。常德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山地面积677.61万亩,占常德市土地总面积的24.8%,平原面积978.98万亩,占总面积的35.9%,水面220.76万亩,占8.1%,丘陵岗地853万亩,占总面积的31.2%。

现断块隆起山(如太阳山)和蚀余岛状弧形山(如太浮山);东部为沅、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组成中山区。由此构成区内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常德市地貌的形成,自远古代武陵运动以来,已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远古代末,市境为一广阔的古海槽,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武陵山区随江南古陆上升,海水退出。此时,常德、临澧、石门等县成为陆地。印支运动,使全区海水全部退出,基本上结束海相沉积的历史。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地貌轮郭的基础骨架,大致和今日相仿。新构造运动对现在地形影响最大,使西部地区继续上升,导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构造地貌。中部常、桃盆地上升微弱或稳定,引起强烈的堆积和微弱的侵蚀、剥蚀、形成流水地貌;东部地区间歇沉陷,湖积盛行,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湖积~人为地貌和生物地貌。常德市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部倾斜,地貌类型呈中山,中低山或山原,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岗地-流水堆积平原和湖积围是平原的顺序展布。

常德市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515座(澧县1座、石门县469座、桃源县45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壶瓶山标高2098.7米。

壶瓶山

壶瓶山属石门县境,位于湖南省最北端,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度线从其腹地穿过,主峰海拔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旅游开发区域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665.8平方公里,是大湘西旅游圈与大三峡旅游圈的交汇点,是湖南靠前 山岳景观之一,新潇湘八景之一。

太浮山

临澧太浮山原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太浮山位于县城西南12公里。207国道、石长铁路从山脚而过。贯穿花岩溪、桃花源、夹山寺的旅游线路1801省道擦西南山脚而过。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海拔高度604.5米,有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

雪峰山

湖南省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位于省境中部偏西,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是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雪峰山属“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广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

河洑山

河洑山位于沅江北岸,紧靠常德城区。在郁郁葱葱的河洑山脚下,有座古朴风情的小镇,相传这里两千多年前便已为市,以前叫平山后叫河洑山。解放初期正式建成河洑镇,如今只要你来到河洑镇便可看到,在你的脚下,高楼厂房掩映了绿荫之中,集市车水马龙,到处呈现着一副繁荣兴旺的景象。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源自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潕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

常德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常德市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该地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东部比西部略低,石门东山峰农场年平均气温9.2℃,而石门等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中部丘陵区、太浮山与太阳山对峙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致使临澧、桃源一带冬季易受冷空气袭击。平原区安乡县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湖南益阳地图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湖南益阳地图全图可放大、湖南益阳地图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