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的伤亡比例?
垓下之战汉军战死十万余人,楚军八万余人全部阵亡,伤亡比例1.2比1。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汉军的主力是韩信率领的30万大军,楚军有八万余人。两军在僵持中汉军四面楚歌,使楚军士气崩溃。最终项羽军全军覆没,项羽也自刎于乌江,汉军获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垓下之战时间?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决定性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12月。

成语“四面楚歌”说的就是垓下之战,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自垓下之战的典故?
楚汉战争中有很多典故被世人所记录的。
1、四面楚歌
当时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峙刚结束返回途中(因为彭越、英布被策反,彭城危急),刘邦转头撕毁停战协议对项羽进行追击,楚军缺兵缺粮的情况下再次与汉军对峙。此时韩信与刘邦汇合,项羽被围。至此,大战主角到齐。为了瓦解楚军斗志,韩信命手下兵士夜晚在楚军营寨周围齐唱楚地歌谣,楚军征战多年,思乡情绪瞬间被点燃,至此,项羽不得不选择带着亲卫连夜突围。
2、霸王别姬
这是一个凄苦的爱情。其实在龙且被韩信击杀后项羽已经预感到这场战争可能会输了。身边较早 的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 级 谋士也已经离开,项伯被收买,刘邦那边萧何、张良、陈平等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 级 谋士团再加上韩信这样的天才将领,无论是人员,物资这场战争胜利的天平都已经向刘邦倾斜,霸王的爱情终将走向结局,最后虞姬为了不拖累这个盖世英雄选择了自刎。
3、世家崛起
乌江一站,是楚霸王项羽的人生最后高光,又一次的百人斩记录,史家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在他自刎乌江后,汉军士兵争相抢夺项羽尸体,其中就有一个杨姓的士兵抢到了一天腿,以此封侯,至此,历史中的另一个世家大族开始崛起,它就是弘农杨氏。
垓下之战,是指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项羽率领的楚军约十万人在此战中全军覆没,刘邦获胜后建立汉朝。相关典故有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战略性一战,也是最后一战,随着霸王乌江自刎,汉王刘邦的公司可以独享市场了,全国的租子大多交给他老刘家了;霸王虽崩,但在垓下之战中,面对兵仙神帅韩信,以10万对50万,在短兵相见上霸王依然占据上风,奈何粮草不济只能突围,直到最后的28个人一个个都倒下时,突出包围的霸王不肯过江,自刎于乌江西岸。
四面楚歌的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描写公元前220年,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在最后一战时,四面围困项羽的故事
垓下之战汉军总人数?
垓下之战汉军大约五十多万人。
垓下之战,刘邦联合了英布和彭越两支部队,大约十万多人。调集了韩信从齐国带来的军队,大约三十万人,刘邦亲自带领周勃、灌婴、樊哙、曹参、萧何、张良、陈等文臣武将,率领十万大军,汉军兵力大约五十多万,兵力部署由韩信统一指挥,设下层层埋伏,号称“十面埋伏”,把项羽的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自杀。
垓下之战刘邦的汉军大约五十多万。
汉军有三十万。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垓下之战汉军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决战之初,项羽以10万楚军击败刘邦率领的20万汉军,斩杀汉军4万多人。刘邦慌了,立马给韩信等进爵封地,后韩信、英布、刘贾、彭越等四路援军多面夹击。
以60万之众对决不到十万楚军。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楚军还一度占得上风。楚军当时是疲惫之师,粮草军械等得不到补充。汉军只坚守,以逸待劳。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依然能率800骑兵从60万大军中突围,真不愧是西楚霸王,古今第一武将。
垓下之战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垓下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垓下之战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