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科隆大教堂为什么没被炸毁?
当时盟军命令飞行员不得轰炸此教堂,由此科隆大教堂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受到盟军地毯式轰炸,市内90%的建筑被毁,市民w 数从80万降低到40万。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顶极目远望,莱茵河犹如一条白色的缎带从旁飘过。
科隆大教堂位于哪个国家?
属于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它是世界第三高度的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880年,才由威廉一世宣告完成,前后耗时超过600年,后期仍修缮工程不断。于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德国
坐落在德国西部莱茵河畔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它与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有何特点?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最高教堂之一,位于科隆市中心,莱茵河畔。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典范,风格大气,辉弘神圣。大教堂外表庄严宏伟,又尽显轻盈和雅致。教堂中央是双尖塔。除两座高塔外,科隆大教堂外面还有1万座小尖塔。
德国科隆大教堂被称为哥特式的建筑艺术典范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科隆大教堂什么时候完工?
已经完工了。
1880年8月14日,工期长达632年的大教堂终于完工了,高达157米的双塔,是使得这座教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1880年10月15日,科隆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完成德国统一大业的威廉一世也来到科隆,来主持这场对整个日耳曼民族都有这重要意义的仪式。
已经完工了。科隆大教堂是当今世界修建时间最长的项目,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时间,该教堂是德国最高的教堂,达二百余米左右。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开始建造于1248年,但在建造过程中一直停止了几次,并受到战争和天灾的破坏。最终,大教堂在1880年至1884年期间得到完工。
关于德国科隆大教堂和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教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