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舞蹈(畲族舞蹈基本动作)

民俗风情058

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属于佤族舞蹈。

舞蹈 佤族竹竿舞 竹竿舞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

畲族舞蹈(畲族舞蹈基本动作),畲族舞蹈(畲族舞蹈基本动作),第1张

竹竿舞是壮族和黎族的舞蹈。该舞蹈节奏明快,气氛活泼,被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现在很多中小学开展了这项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律动性,灵活性。

黎族

竹竿舞是黎族的舞蹈,京族、瑶族、壮族、佤族、苗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这项舞蹈。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是黎族最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竹竿舞的起源

竹竿舞最早时称打柴舞,其最初作为黎族哈应人的祭祀仪式,只在丧葬期间才能跳,且有多种禁忌,同时,竹竿舞的热闹可以驱赶凶神恶鬼的侵扰,不仅让逝者欢乐而归,也能缓解亲属离别的哀伤。

现在“打柴舞”经过加工整理,已经搬上了舞台、银幕和运动场,成为黎族舞蹈和体育项目,经加工、改编后,打柴舞其道具由木棍变为竹竿,故又取名为竹竿舞。

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畲族舞蹈(畲族舞蹈基本动作),畲族舞蹈(畲族舞蹈基本动作),第2张

1、基本姿态: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壮族、黎族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是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现今比较流行的有京族竹竿舞、瑶族竹竿舞、壮族竹竿舞、佤族竹竿舞、苗族竹竿舞、黎族竹竿舞、畲族竹竿舞。持

畲族竹竿舞发展史?

竹竿舞是苗族的活动,竹竿舞的起源是因为苗族人择山而居,常有野兽来袭。于是,聪明的苗族人就用竹竿来驱赶野兽,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是一项不错的体育锻炼项目。

后来,参观苗寨的游客多了,为了让游客跟贴近感受苗族人的生活,于是加以对竹竿舞的调整和编排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舞蹈。

畲族舞蹈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畲族舞蹈基本动作、畲族舞蹈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