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地方的
1、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以下是关于砀山县的详细信息:地理位置: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拥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具体来说,它东南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
2、综上所述,砀山县目前并不归属于徐州市,而是由安徽省宿州市管辖,并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3、1913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1928年,砀山县直属于江苏省。1955年2月21日,砀山县划入安徽省。1998年12月6日,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砀山县至今隶属于宿州市。截至2018年底,砀山县总面积为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100.5万人。
4、砀山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一个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生态试点县。这里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先进,服务设施完备。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该县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迎来了显著的发展。
5、芒砀山,古称砀山,又名仙女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砀山县,现今位于安徽省,古称下邑。历史上,砀山县曾与芒砀山所在的砀县(现在的芒山镇附近)合并,后来砀山县城迁移至现在的砀山境内。芒山镇后来划归至永城。
6、砀山是安徽省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江苏省。砀山的历史行政归属经历了变化。1953年2月1日,砀山曾短暂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管理,但不久后于1955年2月17日改归安徽省宿县专区管理。1956年,砀山再次划归蚌埠专区。
砀山与哪七县相邻
1、砀山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部,与多个邻县接壤。其东南方向与安徽省的萧县相邻,南部、西南部以及西部地区则与河南省的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相接。西北部与山东省的单县相邻,而东北部与江苏省的丰县相毗邻。砀山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自秦朝时期设立下邑县以来,已有超过2200年的建城历史。
2、地理位置: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毗邻地区:东南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总面积:砀山县总面积为1193平方千米。
3、砀山县东南连安徽省萧县,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砀山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特色的东西
1、地锅鸡:以铁锅炖煮鸡肉,周围贴上死面锅饼,肉香与面饼的焦脆完美结合,是一道传统的砀山美食。 狗肉:砀山狗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尤其是刚煮出锅的热狗肉,肉质鲜美,是当地人的最爱。
2、地锅鸡:这是砀山的一道传统美食。烹饪时,将草鸡与土豆或山药一同放入特制的黑铁锅中,加入大量干辣椒,锅边贴上死面锅饼。锅饼一面沾到菜汤,味道鲜美;另一面焦脆。 狗肉:砀山地区的狗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3、狗肉:砀山狗肉以其独特风味闻名。新鲜热狗肉口感鲜美,是当地宴席上的凉菜。传统的吃法是在狗肉上撒上花椒,不仅能提味,还能突出其“香肉”的美誉。 烧饼:以木炭烘烤,多层次,边缘打有花刀,顶层涂有糖稀,撒上芝麻。刚出炉的烧饼外脆里嫩,香咸可口。常用来夹狗肉或羊肉串等食用。
4、狗肉,砀山一带的狗肉是出了名的。其他地方吃到的砀山鼋汁狗肉都是冷冻的,只有在丰沛当地才能吃上正宗的狗肉。尤其是刚煮出锅的热狗肉,味道绝对鲜美。在老家,狗肉是宴席必备的凉菜,最地道的吃法就是在狗肉上面撒些花椒,不但吃不到麻,而且更能突出狗肉被誉为“香肉”的特点。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历史
1、砀山之名源自芒砀山的“砀”字,由古代砀汤氏家族在此开采纹石而知名,该家族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在寒浞时期,砀汤氏家族的商族酋领汤相土迁至安徽淮北县,因此在淮北县留有春秋时期的“砀田伯”、“砀张石”古墓。
2、1953年2月1日,砀山县属江苏省徐州专署所辖;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所辖;1956年划属蚌埠专署。1961年,砀山县仍划归安徽省宿肥专署(现称宿县地区行署)所辖。2000年4月属宿州市。砀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理位置显著。夏分九州时,砀属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
3、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古称下邑,位于安徽省较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南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
4、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古称下邑,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接壤四省七县,东南邻萧县,由南至西与河南永城、夏邑、虞城相接,西北与山东单县相连,东北与江苏丰县接壤。全县总面积达1193平方千米。接下来详细介绍安徽砀山的历史文化。 砀山县名称源于附近的芒砀山,其历史与芒砀山紧密相连。
5、砀山,古称蒲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历史上,它曾是“九州通衢、天下要冲”的重要之地。东连萧县,南邻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西北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与江苏省丰县接壤。
砀山县的行政区划
1952年2月,新兴、雨亭两区划为河南省永城烂棉县管辖。固口桥、陈堤口、胡屯、后谢油坊等庄仍由砀山县管辖,全县调整为唐寨、范寨、城关、阚寨、陈寨、周集、吴集、城西8个区,84个乡(镇),1592个行政村。
今日的砀山县行政区划包括13个镇,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行政村落。而昔日的梨花胜景和历史人文景观,如突山风景区,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每年的梨花节和丰收时节,砀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硕的果实,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进入21世纪,2000年4月,砀山县最终确定归属于宿州市。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一个地级市,它包含了砀山县在内的多个县。从历史沿革来看,砀山县的归属经历了从江苏省到安徽省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动态调整,也体现了中国行政区划管理的演变过程。
行政区划:砀山县在行政区划上明确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地理位置:砀山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北部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西部与河南省商丘市接壤,东部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南部则与安徽省宿州市相连。
砀山县气候
砀山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其气候特征独具特色,介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气候带之间,属于典型的季风半湿润气候类型。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年平均温度为11℃(1955年至2000年),极端高温记录为46℃(1966年),而最低温度曾达到-19℃(1955年)。
地理位置: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气候特点:砀山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安徽最冷的5个县通常认为是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和太和县。以下是关于这五个县冬季气候特点的详细介绍: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地处黄淮平原与淮北平原交接地带,冬季气温较低。砀山县:位于安徽省北部,紧邻萧县。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寒潮来袭时气温可降至零下几度。
砀山县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在气候方面,砀山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且冬季较长,少雪雨,夏季则炎热多雨。
它位于安徽省的北部,与四个省份的七个县相邻。从东南方向看,它与安徽省的萧县相连;而从南到西方向,它与河南省的永城市、夏邑县和虞城县接壤;西北方向与山东省的单县相邻,东北方向与江苏省的丰县相接。
关于砀山县和砀山县人民政府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