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汉阳陵墓)

民俗风情074

汉阳陵陶俑的特点?

汉陶俑的制作工艺与秦俑不同,在它们肩部可以明显看出有两个小孔,那就是安装它们手臂的地方。它们的手臂是木制的,在塑好身形以后装上去,是可以灵活活动的。但是由于木头经不起时间的消磨,如今已经化为尘土,所以我们看到的汉陶俑,个个都好像断臂的“维纳斯”。

而精致。汉俑形体虽小,但其造型艺术比秦俑有了很大的提高

汉阳陵(汉阳陵墓),汉阳陵(汉阳陵墓),第1张

汉阳陵博物馆属于几星?

属4A级旅游景点。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依托汉阳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目前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独具特色的地下遗址博物馆、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西安如何到汉阳陵?

1.在市图书馆坐游4路(2元),汉阳陵博物馆下。但车比较少。

2.坐游10路,同仁村下。车多,但得走1公里。游10路:火车东站-华清立交东-华清立交西-华清村-三府湾西口-多彩商城-火车站东-西闸口南口-北门-北关-北稍门-龙首村-方新村-方新村北-公交六公司-雅荷花园-市图书馆-尤家庄-凤城五路-张家堡-城市运动公园-渭河桥头-梁村-张家湾-张旗寨-同仁村-渭河灰厂十字-正阳电管站-渭河电厂

3.从汉阳陵到咸阳机场没有公交车。从汉阳陵回西安市区可以坐游4路。

汉阳陵艺术特征?

汉阳陵又称阳陵,地跨咸阳、泾阳、高陵三个县区。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一直到公元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千米。汉阳陵的陵园东西长近6000米,南北宽1000至3000米,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其中,帝陵坐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等都分布在帝陵的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

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为正方形,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四边中央各有一门,都距帝陵封土110米。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极具威严神圣的皇家规格。

帝陵的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在汉景帝阳陵帝陵封土南面现存有5通石碑。其中有后来明代时皇帝派遣大臣祭祀汉景帝后所立的两通御制祝文碑。1776年,清代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一通汉阳陵正名碑,剩下的两通是保护标志碑。

明代时的两通祝文碑为嘉靖祝文碑和天启祝文碑,分别立于1522年和1621年。嘉靖祝文碑是青石制作的,圆形的顶端,方形的底座,通高132.5厘米,碑首宽66.5厘米,碑身宽64厘米,厚23厘米。嘉靖祝文碑的碑首篆额了“御制祝文”4个字,呈正方形排列。字的周围刻有双龙捧日的图样及云纹,碑面四边用祥云纹饰装饰着。碑文是用楷体阴刻上去的,上面写着维嘉靖元年岁次壬午五月丙午朔初八癸丑,皇帝遣隆平侯张玮致祭于汉景皇帝曰:惟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兹于嗣统,景慕良深,谨用祭告。尚飨。

天启祝文碑也是用青石制的,圆形顶端,底座是椭圆形。天启祝文碑通高195厘米,宽75厘米,厚18.5厘米。碑首同样篆额着“御制祝文”4字,字周围是云龙的纹样,碑面的四边也是祥云纹饰。碑文写着维天启元年岁次辛酉七月丙申朔初七日,皇帝谨遣锦衣卫加正一品俸都指挥使侯昌国致祭于汉景皇帝曰:惟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兹于嗣统,景慕良深,谨用祭告。尚飨。

碑面左下方四行小字为:陪祀高陵县知县赵□赐立石,高陵县带捕潼关卫候缺,经历浙山阴高伯廉工房吏礼房吏。

汉阳陵(汉阳陵墓),汉阳陵(汉阳陵墓),第2张

在帝陵的东南方,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外围有壕沟环绕。这一块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叫做“罗经石”,按正南北方向放置。

罗经石是在修建汉阳陵时,用来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的,是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这处遗址地势高亢,布局规整,规模宏大,是汉阳陵陵园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精巧。他们只有真人的1/3大小,约0.6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木制的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汉阳陵的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汉阳陵磅礴大气,集历史文化与古代艺术为一体,还有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围沟完整,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是一座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帝王陵墓。

数量众多,类型丰富

作为杰出皇帝汉景帝刘启的陵寝,由于刘启和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创造了中国君主专政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的伟绩,汉阳陵陶俑规模蔚为壮观。

有关汉阳陵出土全部陶俑的统计大概为3000多件,与中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相比(目前秦俑共出土1000多件),汉阳陵发现的各类陶俑,除单个体积相对较小外,出土的数量和品种均超过了秦俑。在今天的汉阳陵博物馆中最常见的文物就是各式陶俑,人物、牲畜各自种类繁多,人物有文官、武将、奴隶、舞伎,其范围不仅男女性别,更广泛地包含社会各阶层人物,这是其区别于纯军事性质的秦俑而又极为独特的一点。

牲畜包含有猪、牛、马甚至鸡犬,这更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西汉陶俑突破秦俑军事领域的鲜明特性,非军事用途的家畜乃至宠物成为了殉葬坑中的主角。由此我们得以从宏观角度确定西汉陶俑的艺术风格,种类繁多、数量惊人,这已经是“繁满”的一个粗略体现了。

细节丰富,精益求精

今天我们看到汉阳陵中的人物陶俑多以裸体断臂的姿态面世,原因在于材质用料不同导致的腐烂,这对于其整体艺术风格研究与细节考证实在是一笔损失。但我们将目光着眼于残存的陶制身体尤其是刻画精细的头雕时,就会“于微处见繁复”,得出令人惊喜的成果。

前文已经提到汉俑不仅兼有两性人物,更横跨多个社会阶层,这对陶俑制作的技术要求以及艺术把控就更为严格。不同于单纯体现军人形态的秦俑,汉俑要做到从人物形体、面部表情等多方面展现男女两性身体流线的差异、不同阶层从事不同工作任务动作神态的区分,这也造就了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汉阳陵人俑。

汉阳陵(汉阳陵墓),汉阳陵(汉阳陵墓),第3张

先以歌舞俑为例,其采用了跪坐的新颖姿态,手部凿空出可以加持乐器的通洞,作为雕塑一部分的衣裳体现出内外两层的叠加与弯曲表面的褶皱,面部表情逼真,五官刻画到位,可以称得上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而仔细考察人俑头雕,更多细节将被发掘:人物头发束起的髻绾上被发现钻有小孔,这极有可能是木笄所插之孔,而木笄由于材质的原因腐烂掉了。在额头上的蛛丝马迹又能看出新发现,残留的颜料表明人物原围有彩色头巾。两样细致的饰品配以极其传神的五官刻画,在如此微小的头颅上被集中展现,令人咋舌。

另外其脸部形态饱满、额头宽广、颧骨突出自然是“繁满”中丰满的体现,此不赘述。

以上即微观层面上西汉陶俑“繁满”的具体体现。

动用核心素养,分析时代成因

何以成就了“繁满”?我们将与秦俑差异明显的西汉陶俑放回西汉年代背景下,发现与之相似的艺术成就数不胜数:铺陈辞藻的汉赋、五颜六色的丝绸、色彩妍丽的彩绘陶器等等。为便于说明,三者各举一例:司马相如《上林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汉马王堆陪葬陶器,无一不呈现出繁多、丰富的特点,正如陈莉“布局饱满、纹饰繁密是西汉“繁满”艺术特征的典型美学效果”②言,西汉整体的审美风格便是如此。

于是在实际讲述过程中便可以将思维迁移至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西至西域的广袤疆土、文景之治迅速恢复的经济、北击匈奴的壮举与民族自豪,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是“汉帝国的勃勃生机和放于四海的广阔视野,使繁富巨大的生活场景成为艺术”的结论。因为综合以上现象来看,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不难归纳出:大量牲畜陶俑陪葬绝不仅仅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更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兵马俑队伍中出现的女子,除了面目清秀,身材匀称的以外,其它颧骨突起,面貌奇异的异民族兵员体现的是西汉强盛的军力;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严肃与凶悍,阳陵汉俑显得平静而和谐,则又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稳定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相较前代有所进步的手工业技术与审美能力也不能被忽视。可以说,恢弘盛大的时代背景与高超精细的雕刻技巧成就了西汉陶俑类型丰富、生动逼真的艺术特点

西汉帝陵是不是汉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帝陵之一,在咸阳原上,为汉景帝陵墓。汉阳陵最值得一说的是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距离西安最近的帝王陵墓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和西安市交界处的汉阳陵,是西汉时期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陵墓。

汉阳陵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汉阳陵墓、汉阳陵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