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郡王府基本介绍
1、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府的主人名为弘皎,他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在雍正八年,允祥去世后,雍正皇帝鉴于其功绩,不仅令允祥第七子弘晓承袭怡亲王之位,还封弘皎为宁郡王,并在此地建府。现今,宁郡王府的外垣已拆除,正门面向街道,朝南而立。
2、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名弘皎,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祥卒,雍正皇帝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
3、孚郡王府,地址: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睿亲王府。 豫亲王府。 肃亲王府。 怡亲王府。 段祺瑞宅。 淳亲王府。 循郡王府。 宁郡王府。 惠王府。1 和敬公主府。1 僧格林沁府。
孚郡王府王府名称
位于东单北大街北极阁三条北面的府邸,名为孚王府,其最初的主人是弘皎,他是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在雍正七年允祥去世后,雍正对这位王府的哀悼之情深厚,给予了“贤”的谥号。怡亲王的封爵是世袭罔替的,雍正为保持王室延续,命令怡亲王指定一名子嗣为郡王,弘皎便在那时被封为宁郡王。
孚郡王府,原为怡亲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这处府邸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居所。允祥去世后,王府被改建为贤良寺。然而,随着第二代嗣王弘晓的继位,他在此地获得了新的府邸,因其与旧府有所区别,人们习惯上称其为怡亲王新府。
道光三十年,奕譓被封为孚郡王,他在此居住并称其为九爷府。奕譓去世后,王府由载澍继承,又称澍贝勒府。府邸的规模宏大,占地从朝阳门内大街延伸至东四三条路南,原街门位于朝内北小街。1927年,王府转手给奉军将领杨宇霆,后成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校舍和*** 励志社的总部。
孚郡王府主要建筑
1、孚郡王府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路,其标志性特征显著。正门为五间宽,两侧威严耸立着石狮;正殿则阔达七间,前面设有一道丹墀,围绕着洁白的石栏杆。左右两侧配有七间宽的配楼,而后殿则是五间,配有东、西配房。主寝殿为七间,同样在东、西设有配房。
2、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前列丹墀,护以石栏,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3、门内有通向正殿——银安殿的甬道,殿宽七间,丹墀前立有石栏,左右配有七间配楼。后殿和后寝各五间,两侧配有东西厢房,最后一部分是七间的后罩楼。所有主要建筑均覆盖着绿琉璃瓦,脊部饰有吻兽,展现出皇家建筑的庄重与对称美。
4、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5、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
关于宁郡王府和宁郡王府 国家话剧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