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当阳峪窑)

旅游攻略027

河南修武特产:当阳峪绞胎瓷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

修武·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非遗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具体在006县道西150米处。这里是一处集绞胎瓷制作、展示、传承、研究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园区。该非遗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

江南提举程筠对当阳峪的瓷器赞誉有加,表明其技艺精湛。直至上世纪4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小山富士夫在考察中指出,修武窑不仅烧制唐代风格的绞胎瓷,还可能包含北宋时期的瓷器。冯先铭先生和叶吉吉民先生则进一步肯定了当阳峪绞胎瓷工艺的卓越。

绞胎工艺开创了中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羽毛纹、木理纹、水波纹、编织纹、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形成了绞胎瓷的独特韵律。红绿彩瓷:当阳峪窑是最早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场之一。红绿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色料描绘纹饰,再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

当阳峪瓷窑遗址概貌

1、位于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的当阳峪瓷窑遗址,规模宏大,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米长,南北宽约1000米。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上,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依然矗立,碑文记载了当时盛况:“百余家制瓷业者,万余人口以此为生,世利瓷器名声远播。

2、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该窑传世产品以剔花瓷与绞胎瓷名闻中外。中央、省、地、市博物馆及英、日等国博物馆均有收藏。

3、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存有一块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

4、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河南修武的山区,因其窑址所在地被命名为当阳峪窑。尽管在历史文献中鲜有提及,但这个窑场规模颇为庞大。窑场生产的瓷器胎质丰富多样,包括精细洁白的白胎、坚韧的灰胎、粗犷的砂胎以及适合制作缸瓦的胎质。其釉色光洁明亮,增添了瓷器的美感。

5、当阳峪窑遗址的范围广阔,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在宋代崇宁四年(1105年),这里还立有一通《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是当年建窑神庙时的见证。当阳峪窑以“碌武窑”之名著称,位于今河南修武。

修武·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非遗园地址在哪里?

修武·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非遗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具体在006县道西150米处。这里是一处集绞胎瓷制作、展示、传承、研究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园区。该非遗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

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产这种瓷器。

然而,历史的动荡导致当阳峪绞胎瓷工艺在靖康之变后失传,直到1981年,梅健鹰教授通过实地考证与试制,才部分恢复了这种珍贵的技艺。2001年,河南省科技部门对这一工艺给予了新的关注,并将焦作当阳峪的绞胎瓷工艺列为科研项目。

关于当阳峪和当阳峪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