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坚持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旨在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减轻建筑带来的环境污染状况,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人们提供高质量居住空间的同时,降低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传统的粗放型建筑设计理念下,建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废水以及废气的排放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对建筑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建筑人员应当采用低能耗、污染小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做好建筑室内空气流动的设计以及光照时间长度合理化的设计,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相应的设计建造,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
3、坚持在建筑中使用新能源的原则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基础上的,为此人们加大了对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建筑行业也应当坚持使用新能源,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减轻建筑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在建筑的屋顶设计、墙壁设计、窗户设计中都采用光电转化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为建筑的运行提供能源。
总之,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实现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生态、绿色、环保需求,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绿色二星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估规范》(GB/T50378-2006)绿色建筑二星评定标准的建筑。需达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使用、节水与水资源使用、节材与资料资源使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处理六类目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三个星级,并且每个星级的指标评分不能低于40分。一星级绿色建筑评分需达到50分,二星级需达到60分,而三星级则需达到80分。
绿色建筑,就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
对于绿色建筑物来说,它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在绿色的设计中减少额外的空调负荷,并且还能做到满足室内采光的需求。在投资资质宽裕的情况下,尽量用太阳能来替代电能,充分使用新风的绿色能源。这种建筑全部考虑采用绿色的能源,无论是建筑围护结构,还是使用的设备,都采用节能产品。
2、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以及选择材料的时候,都充分考虑到资源上的问题,尽量做到节约,合理的使用资源,让其可再生的利用。另外,对于绿色建筑物来说,还非常重要其外部以及周边环境的融合度,必须保持和谐一致,采用动静互补的方式,尽力保护自然生态的环境,让建筑物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是什么专业?
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专业。
“绿色建筑”是一个社会化宣传的概念,严谨的说是“建筑技术与科学”,主要研究建筑中的热、光、声、风,比如建筑保温、遮阳与采光、自然通风、声环境、环境舒适度、屋顶绿化等等,是一个细分方向很多的专业。
读研时,需要跟着自己的导师专精一个方向,比如专门研究遮阳与采光;工作后,因为主要的身份是“绿色建筑工程师”,则需要对建筑技术的各个方向都有涉猎,平时注意积累学习,做个“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
工作后要掌握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标准,作为一个“咨询”的角色给业主和设计提建议,完成建筑环境的模拟和评估,提供报告以完成绿色建筑的行业认定。
干这行的主要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同学,也有建筑设计背景的同学。
毕业后除了做绿色建筑,还有很多人读研就是为了拿个学历的,毕业了去地产公司、设计院或者做了BIM,这就看个人兴趣了。
收入上应届研究生10w-20w都有,还是看个人能力。
做绿色建筑的面积要求?
在层数少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非坡屋顶建筑中,屋顶绿化面积必须达到30%以上,才称得上“绿色”建筑。
便利:50米距离内应有,公共设施6种以上
设计标准中,涵盖了建筑体、周边生态环境、建筑景观、交通以及其他服务配套。其中规定,公共设施必须合理布局,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社区商业、邮政所、银行营业点、社区服务中心、体育健身设施等社区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中6种以上的公共设施可达性不宜超过50米。社区周边应优化公交线网,建筑主要出入口与公交站点步行距离小于500米。
自然:屋顶绿化须超三成,九成车位建在地下
在完善生活服务之余,生活景观是设计标准中的重头戏。小区绿化有了严格的设计标准:在层数少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非坡屋顶建筑中,屋顶绿化面积必须达到30%以上;绿地率方面,新城和中心城区需达到35%以上,旧城居住区不得少于25%;小区内的步行道路、自行车道的林荫覆盖率不得低于75%;大雨能存水、小雨能吸水的下凹式绿地——即低于周围道路或地面5厘米至10厘米的绿地——所占总绿地面积的比例要大于等于50%。另外,为满足小区景观、植被的覆盖率,绿色建筑社区内的地面停车位仅允许占总停车位数量的10%,剩下九成车位都要建在地下。
节水:人均用水量不超110升,水景须用雨水再生水
提及绿化,用水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设计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小区每日人均用水量应在110升以下,小区的自来水不得用于灌溉绿植等景观用水。小区水池、湿地里的水,须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不得采用市政水和自备地下水井的供水。除了儿童池以外的游泳池将使用循环系统,包括蒸汽凝结水、空调冷凝水、洗车用水在内的废水都将回收利用。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每天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都要求建设中水设施。
与此同时,小区必须建设雨水回收设备,开发后雨水外排量比开发前外排的雨水量还要小。地面总铺装面积中,透水砖的铺装率要达到70%,硬化地面只能占三成。小区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雨水类的非传统水源,将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所等。
绿色建筑设计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绿色建筑设计收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