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积极推动全市旅游景区品质提升

旅游攻略061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96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3386亿元,对国内旅游的贡献位居全国第四。 目前,重庆有A级景区260个,其中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115个,4A级及以上景区占比43%以上,4A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7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 全市购票人数超过100万的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武隆喀斯特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长江缆车去年接待游客501万人次。 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稳定就业、促进脱贫的作用逐步增强。 聚焦“增”,不断丰富旅游景区产品。 新推出奉节峰、酉阳石花谷、重庆融创文化旅游城等近300个景区,推出绿色生态游、山水峡江、红色革命游、文化历史游、并推出体验游。 加快建设重庆长家汇风景区、聚乡三峡田园综合体、冷水养生养生特色小镇等一批大型旅游综合体。 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避暑纳凉、养生养老、休闲农庄、乡村客房、风情风情、参与体验等多种业态的旅游产品。 ,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聚焦“存量”,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游客体验。 策划“魅力”演艺,推出“巫山神女剧”演艺节目,扎实推进《武龙印象》、《重返三峡》等演艺节目升级。 产生土家织锦、号子、酉阳苗绣、秀山灯、彭水醒狮等优秀民间文化表演。 打造“好玩”项目,推出景区夜间游览产品,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 打造“居住地”,发展多元化住宿体验,完善度假功能,配备茶室、厨房等配套住宿业态。 引进“友好”特色菜,建设特色美食区,引进当地特色美食和小吃,有效丰富游客体验消费内容,不断提升游客在旅游景区的体验。 聚焦“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标准化服务水平。 按照“创建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创建储备名单,加强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创建的统筹协调,在4A、3A级景区创建和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景观质量评价和现场检查,既积极鼓励和支持,又严格规范标准。 指导各区县合理规划景区创建目标和创建进度,有序推进品牌创建和评价工作,数量与质量并重,提高旅​​游景区规范化服务水平。 聚焦“品牌”,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 做好节庆营销,创新策划组织啤酒节、露营节等节庆活动,充分调动游客参与积极性,引导传统媒体、线上媒体持续跟踪宣传,利用节庆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适销性。 做好渠道营销,每年制定旅游促销和营销政策,与各网络平台等营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促销和线上线下营销。 以“监管”为重点,不断完善景区服务管理。 进一步加大暗访、检查、检查力度,强化全链条监管,做好检查和动态管理,形成“进出”管理长效机制。 落实旅游景区交通监控制度,合理控制景区交通,做好卫生防护,提高疫情风险应对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旅游节庆和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监管。 强调“协同”,汇聚景区发展合力。 落实“旅游+”、“旅游+”理念,积极争取旅游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景区主管部门和当地乡镇街道的联系,解决旅游管理中的“缺”、“游”问题。旅游景点。 逐步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适当分离三权,解决景区协调发展困难、统一分散资源规划的问题,形成景区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