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

旅游攻略059

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13处。 现有登记机构165家,馆藏珍贵文物112.5万件套。 近年来,内蒙古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区注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文物、岩画、重大遗址数字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加强高层设计和建设,统筹推进新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促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通知》和实施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出版实施。 二是加强数字保护,提高文化遗产附加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文物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鄂托克研究所文物等注册博物馆进行宣传和指导。 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27个。 共有银山岩画群、元代商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佛寺遗址保护展示等9个项目。 在辽宁景颇县。 初步建立全区博物馆文物信息数字数据库系统,保存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状况信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再现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和内容。 三是加强新媒体传播,扩大广告宣传受众。 2021年以来,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全区注册博物馆组织“云展览”、“云课堂”等活动500多轮,加强文物考古宣传推广,全面开展文物考古宣传工作。媒体。 围绕元上都、长城等重要遗址,推出13集文物视频系列片《时光的礼物》。 四是强化现代科技手段,赋能考古发掘智能化。 近年来,我区积极应用GIS系统、数字测绘、遥感、三维重建、三维激光、全景、虚拟现实、RTK测绘、计算机数字测绘等先进数字信息采集技术。 ,以及用于考古调查、勘探的无人机。 在发掘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各类古建筑、石窟寺、文物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考古遗址勘探、遗迹、遗物的精确三维建模。 建立了丰富的考古信息数据库,保存了考古遗址的时空,实质上实现了濒危文物资源的高精度、永久数字化保存。 下一步,内蒙古将积极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考古作品等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切实实现文物资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