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变的更加成熟,不再孩子气?
能够问出这个问题,意味着你渴望成长与改变,愿意摆脱幼稚与不成熟,说明你比许多人都具有勇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想长大的:已经17、8岁的高中生,堂而皇之地使用奶瓶喝水,认为这是超可爱的行为,实际内心在逃避成熟;大学生考研不是为了求学,而是为了逃避晚一点进入社会。成长的过程,不是一个令人舒服的过程,然而逃避成长,你将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了一本关于心智成长的书——《少有人走的路》,通往自我内心抵达心智成熟这条路,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不成熟的孩子气
关于孩子气,这里要澄清一个区别,我们所说的孩子气,不是作家罗兰所描述的“赤子之心”般的孩子气:“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象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忌,光明坦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我们所指的是不成熟的孩子气,这类人,身体上已经成人,心理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幼水准。
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从我国舌尖上的文化可见一斑。根据佛洛依德心理发展理论,1岁前是口欲期,快感中心是嘴部。除此之外,一岁前的婴儿还有个特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的照料。如果被照顾得好,婴儿会以为自己是全能的神,只要念头一动,世界都会按照Ta的意愿旋转;如果被照顾得不好,婴儿就陷入无助,同时产生暴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自己。
一个孩子气的成年人,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害怕承担责任,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逃避了一个问题,其他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唯有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才会逐渐成熟。
不再依赖
婴儿没有行为能力,凡事需要依赖他人,这时候最容易建立起依恋关系。好的依恋关系,带来温暖的安全感,对人产生信赖,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存在。遗憾的是,大部分家庭存在的不是依恋关系,而是依赖关系。依赖是一种控制关系,由被依赖方掌控着权利,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掌控孩子,使孩子失去独立性。
一个硕士毕业的女生,参加工作后,发现自己的岗位和待遇对比博士生差距很大,她对妈妈抱怨:“既然当初非逼着我考研,为什么没逼着我把博士也念下来?”在这位女硕士眼中,没读博都是妈妈的错,理直气壮地逃避责任,即使受过多年高等教育,也没能让她获得真正的成长。依赖,使她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有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问题,指望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常常这样自我安慰:“问题出现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缘故,应该由别人来解决。”没有勇气独自直面问题,问题就如同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爱,就是答案
这里的爱,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男女之间的情爱,而是真正的爱。爱自己,也爱他人。爱是心智成熟的驱动力,爱是能量,既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在爱的推动下,我们拓展自我边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完整地成为自己。
这个过程不是始终变得更好,而是要直面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这个过程会碰触痛苦与黑暗。正如一棵参天大树,枝桠努力伸向天空,树根也在努力扎向更深更黑暗的土地。只有你碰触了痛苦,你才懂得别人的痛苦;只有你碰触了黑暗,你才懂得容纳别人的黑暗。并且,真碰触到时,会发现痛苦中有馈赠,而黑暗即是力量与生命。
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弱者你将会被被强者给淘汰掉。所以,那时候,我学会了坚强、勇敢、自立、以及自治来去面对困难以及挫折。
因此,我个人认为心理成熟是需要靠磨练、以及亲身经历才能够构造出来以及激发出你的勇敢。并不是你想要现在马上能让你心理变成熟就能马上变给你的。如果有人说能的话?那就是骗你的
或者他自己也搞不懂心理成熟是怎样的?
心理成熟需要靠社会的磨练才能让你体会到人生的艰苦,才能让你的思想渐渐的变成熟起来。不过,是必须要靠人际关系才能生存下去,要不然的话你会很辛苦。老人家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当你去了社会工作后就必须要准备去面对挫折以及困难。
最主要的是去了社会是需要去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忍”。有一句成语“小不忍者乱大谋”。社会工作就是所谓的“社会大学
关于孩子气的神和孩子气的神 溯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