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这个名称是怎么由来的?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
1、铜鼓岭,是文昌标准 自然保护区,有着低海拔热带雨林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但你知道铜鼓岭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听起来就跟打仗啊,战鼓有关。恩,你猜对了!有史料记载,东汉的伏波大将军在此留下了铜战鼓,被后人发掘出来,由此得名。
《琼州府志》记载:古时“诸獠铸大铜鼓置酒招同类。若仇仇相攻,击鼓诸獠云集,后瘗鼓,于乡人挖得,因以名山方舆志。”这是说古人在岭上挖得诸獠的铜鼓,便以此给山命名。《府志》又载:“鼓为马伏波征交趾所铸。”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1962年游览铜鼓岭后作《咏铜鼓岭》诗云:“俯看风吹岭上云,椰浆山果信清芬;伏波去后遗铜鼓,犹对沧溟警寇氛。”诗中的“伏波去后遗铜鼓”句曾作注:汉朝马援(字伏波)大将军征交址时路过该岭,遗下铜鼓,后人挖地得铜鼓,故名铜鼓岭。这是说挖得的铜鼓是汉代马援留下的。两种说法都是“挖得铜鼓”故名之。
铜鼓岭不仅景观奇秀,而且自然资源丰富,有名贵的檀香木、多种药材和矿产;有珍禽异兽,如猢狲、黄掠、穿山甲、大蟒蛇、山雉等。岭上的鹧鹕茶,为野生茶叶,冲泡色清可口,消滞解荤,能治四时感冒。近海盛产龙虾、鲍鱼、海胆等。
2、江西铜鼓县,位于赣西北的罗霄山脉,县城所在地永宁镇,永宁河缓缓流过,河旁有一石,色如铜,型似鼓,水击之,闻有鼓声,故名铜...
3、铜鼓,是世界各国古代民族用于军事、祭祀、娱乐的工具。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是全世界珍藏古铜鼓最多的国家之一,各级文物机构共收藏了世界各种类型、各个时代的古代铜鼓1300多件。在这些古铜鼓之中,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掘和收藏得最多,约500多面,故广西在国际上又被誉为“古铜鼓之乡”。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珍藏最大古铜鼓的国家。在广西博物馆存放着一面“铜鼓之王”,这面有云雷纹铜鼓的鼓面直径为165厘米,高67.5厘米35sk.com,重达300多公斤。另外,全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也出在我国。据考察,云南的“万家坝铜鼓”,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它距今已有2600多年。铜鼓多由青铜铸成,鼓身和鼓面饰有各种精致的图案和花纹,是考古和历史学家研究古代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
铜鼓是哪个民族的?
1. 铜鼓是彝族的。2. 铜鼓是彝族传统音乐器乐之一,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铜鼓在彝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祭祀、娱乐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3. 铜鼓的存在不仅仅是彝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地区以外,铜鼓也被广泛使用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铜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铜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铜鼓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是当时一种重要的祭祀乐器。铜鼓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圆形的铜鼓,通常由铜铸成,表面会刻有各种花纹和符号。铜鼓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尊贵和祭祀等。在铜鼓文化中,铜鼓被广泛用于祭祀、战争、政治和社交等活动。今天,铜鼓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并在音乐、舞蹈和礼仪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应用。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使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流行于古代的百越民族地区,包括今天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在古代,铜鼓常常被用于宗教、军事、娱乐等场合,是古代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铜鼓的具体起源和发展历史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研究,但一般认为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铜鼓做法?
1、制模型
首先用木料做成一个鼓形木模 作为范芯骨架,然后敷以掺有谷壳的粗泥料作范芯的底层,再敷上掺有草灰、牛粪的细泥料作表层,使表面光滑并且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退让性。最后,捏塑四个实心耳安在耳的部位。
2、翻外范
先在泥模型鼓表面涂以牛油,防止粘连,然后分块(面范一块、身范二块或面范一块、身范四块)敷以细泥料和掺加草盘、麻丝等的粗泥料,形成外范,在外范上按设计留好浇口,拆开外范后在范面刻印花纹。
3、做芯范(内模)
鼓芯范是由泥模型鼓减薄而成,其做法是在泥模型鼓周身嵌人一定数量的铜芯垫,然后按芯垫印痕厚度刮去一层泥料,并磨光即成。
4、合范
第一种是鼓面向上的台范;第二种是足沿向上的合范.合范后,用泥把各条范缝封严,并以绳索把整个范绑扎紧,经低温烘烤,使泥范中的水分蒸发,干透硬化
5、浇注
先将鼓范烘烤预热,达600C0左右,然后从鼓面中央或足沿的浇口杯内注人台金熔液,使之进人型腔。
6、拆范及整理
浇注之后,拆开外范,取出内范.锯凿掉浇冒口,清除内外壁上的泥料,修饰花纺及立体装饰物,使铜鼓表面光滑,花纹清晰。
7、定音
铜鼓作为乐器,对音响有一定要求,必须请专门鼓师进行调音,调音台格后,则可以使用了。
铜鼓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铜鼓县房价、铜鼓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