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传说(颐和园的传说故事简短50字)

旅游攻略050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

颐和园历史故事

据传说,当年慈禧在颐和园中散步来到排云殿时觉得门前空旷,似乎缺少点什么。

于是乎,爱拍马屁的李莲英就给她讲起了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悄悄命人从畅春园运了十二块石头放置于此。

等到慈禧再来此,看见这十二块石头时,李莲英忙山呼万岁道:“十二生肖下凡来保护老佛爷了。”这一句,听的慈禧是高兴万分。

那么,这十二块石头是不是所谓的“十二生肖”呢?!现在说法不一,有说是光绪皇帝重修颐和园时弄来的,还有说是当年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时特意放置的,叫作“排衙石”。

不管怎么说吧,这十二块石头放在这里,确实给空旷的排云门增添了些趣味,符合古人造园时“以石增景”的手法。

关于颐和园的铜牛有何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

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颐和园万寿山底下埋的传说?

颐和园万寿山据传是元朝忽必烈正宫皇后的墓,当时这个皇后略通风水,就在此修建墓陵,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为给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万寿山因此得名。

在万寿山上修建排云殿等建筑时,工人忽然发现下边有一个大地穴,都是用三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大石门关得很紧实。

监工的太监禀告了乾隆,乾隆命人打开石门,发现一句你不动我,我不动你的石碑,立刻命人封上,并改名此山为万寿山,万寿山也就因此而来。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

最早是乾隆皇帝,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

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乾隆一下就吓坏了。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了。

颐和园铜牛有什么传说?

传说一: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二: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颐和园铜牛是颐和园中的一处景点,由12只铜牛组成,它们排成一排,每只铜牛都有不同的姿势和表情,非常逼真。据说,这些铜牛有一个传说。

传说中,乾隆皇帝曾经梦见一只神奇的铜牛,告诉他颐和园的西北角有一处宝藏,乾隆皇帝便派人去寻找,最终在那里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和宝藏。为了纪念这只神奇的铜牛,乾隆皇帝便命令铸造了12只铜牛,并将它们放在颐和园中,以示纪念。

另外,铜牛也象征着丰收和幸福,因此,很多在颐和园来到这里拍照留念,望能够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传说大禹治水时,每竣工一处,就铸造一只铁牛沉入水底,好让水不扬波,河道永固。唐朝以后,镇水神牛开始放置在堤岸边。而我就是乾隆皇帝仿效大禹治水时铸铁牛镇水的典故而造,表达了他对昆明湖水利功能的高度重视。

牛的背上铸有篆文乾隆帝御笔《金牛铭》,寄托了当时人们对远离水灾的美好愿望。

颐和园的传说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颐和园的传说故事简短50字、颐和园的传说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