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建造于哪个年代?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并不是佛像的名字,其原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由海通禅师组织修建,乐山大佛高度为71米,体积庞大,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开始修建,经过90年的时间正式修建完成。最初修建乐山大佛,是海通禅师为了防治水患,但工程由于海通禅师的逝世以及资金不足,中断两次,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修建完成。
乐山大佛并不是佛像的名称,而是后人对四川乐山这座大佛的通称,佛像原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佛像高度为71米,头宽10米,耳长7米,肩宽24米,一个脚面可以围坐上百人。
在乐山大佛的左右两侧,建造有身高16米的** 天王石刻,而且佛像左侧有一条近代建造的凌云栈道,全长500多米,右侧则是唐代留下的九曲栈道,主要用于当时的施工、礼佛。
乐山大佛的由来有什么典故?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t
乐山大佛是哪年建的?
713年,由贵州籍名僧海通募款动工,海通逝世后,由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舍俸钱50万继续兴建,历时90年完工。803年,乐山大佛造成。乐山大佛高大无比,在极远处,人们便可见其隐没在云山雾海之中。它可远眺峨眉山,近瞰乐山市,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大一尊摩崖石像,它拥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誉。乐山大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佛雕艺术。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现存的尺度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全身通高70.8米,肩宽24米。乐山大佛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东面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交汇处的栖鸾峰下,依凌云山山崖开凿而成。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并不是佛像的名字,其原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由海通禅师组织修建,乐山大佛高度为71米,体积庞大,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开始修建,经过90年的时间正式修建完成。最初修建乐山大佛,是海通禅师为了防治水患,但工程由于海通禅师的逝世以及资金不足,中断两次,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修建完成。
乐山大佛并不是佛像的名称,而是后人对四川乐山这座大佛的通称,佛像原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佛像高度为71米,头宽10米,耳长7米,肩宽24米,一个脚面可以围坐上百人。
在乐山大佛的左右两侧,建造有身高16米的** 天王石刻,而且佛像左侧有一条近代建造的凌云栈道,全长500多米,右侧则是唐代留下的九曲栈道,主要用于当时的施工、礼佛。
乐山大佛的基本现状?
目前,乐山大佛的基本现状是:其外观完好,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磨损,但是由于长期风化和人为因素,有些细节部位已经破损或丢失。为了保护乐山大佛,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每年限制游客数量,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以及设立保护区等。
关于乐山大佛详细简介资料大全和乐山大佛详细简介资料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