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游,买什么电子产品比较划算?
本人支持中国制造,除了特定的产品中国不足(专业单反相机 摄像机等)中国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了!出国带些中国制造回来,会不会觉得自己就是二货呢?
现在中国的电子产品大部分都比日本强!质量好,价格也不贵!十年,二十年前还值得一买,现在没那必要了吧!
八年前我去日本,在大商场里给外孙买了一台儿童挖掘机,回家后仔细阅读,才发现是中国产的。除了药品食品,最好什么也不要买。
买二手的音响比如索尼,东芝,徤伍,山水等等特别胆机功效比新的国产机音质更好便宜,除此之外没有好买的了。
回答 : 照像机,可以买日本的,比如《尼康》,《佳能》。如果经济更为宽裕的话,德国的照像机更好,比如《莱卡》、《林好夫》、《罗莱福莱》。除此之外,完全可以买我们国家自己的产品。
日本生产的药品,心丹,也叫心宝。质量特别好。
电压也不一样,110v,咱们是220v你自已看着办
基本与国内价格差不多,有些还比国内贵。除了有些不卖给国内的产品,去了两次日本,除了买小商品,其余大件没买过。
高档耳机,陶瓷刀,化妆品,其他就无所谓了
日本的手表质量还是不错,价格实惠,做工精细,外观时尚,可玩性好充满科技感。西铁城,精工,卡西欧等品牌都深入人心。光动能电波表以及功能众多的登山表都是日本表的天下。国产的石英表如罗西尼,天王,飞亚达之类,多数用日本西铁城的美优达机芯,机械表用的也比较多。
建议你买一面膏药旗,回家做纪念。
牧羊犬很多。
买日本本土品牌比较划算,外国品牌定价跟国内差不多,银联折扣➕商场折扣➕免税能稍微便宜一点点,但考虑到现在的汇率,跟没折扣一样
不要认为日本货都一定好,实际上我们国货的产品及质量并不差,只是有些产品在时尚性及应市上比我国早点时间。但没过多久我们国内也就有货了呀。
1980年(出口人员商品部) 11美元买的精工石英钟 近40年 走时准确完好如初
东芝画王电视机,JVC家用摄像机。日本电话座机质量很好。
14年在东京买了一个东芝电饭煲,4000千多,日本产的,用了一年多就熄火了,拿到售后维修点一问,维修费1400多!八嘎!直接扔了
声波电子手表。全自动声波校时,时时刻刻年月日时分秒一点没有误差!
想买便宜的肯定是不可能,只能看看有什么新奇的这边没有的。
影碟。带不回来吧
8x10在相片里怎么理解?
8x10是指画幅,也就是胶片的尺寸,单位是英寸。
4x5以上就算是大画幅了(比135胶片面积大数十倍),8x10算是很大的画幅了,仙娜、林好夫和立原都是8x10画幅的主流品牌。
更大的画幅还有10x10,10x12,18x24等,但机身就比较罕见了,胶片也比较难买到。
大画幅相机如何利用沙姆定律?
沙氏定律原理其实很简单,当年主要是为了用于航空摄影,解决其不用成像较差的小光圈还能拍摄出高清晰、大景深的航空照片来,而发明了这项校正技术。
发明者是上世纪初的奥地利陆军上蔚西多尔·沙姆夫禄格,简称沙姆定律或者沙氏定理。拍摄时只要当被摄体平面(景物)、影像平面(焦平面)、镜头平面这三个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点时,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从近处的小草沙砾,到最远处的山石灌木都能确保持纤毫毕现,这对于普通的照相机和镜头而言,即使是最小光圈也无法做到。能有此功能的相机只有大画幅相机和部分带皮腔轨道的中画幅相机,普通的135相机或数码单反相机只有在使用移轴镜头时才能实现这种功能。
1894年,奥地利检测员萨姆弗拉格发现:当被摄体平面、胶片平面、镜头平面这三个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直线时,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这个发现被称作“萨姆定律”,后被广泛用于技术摄影领域。这有别于缩小光圈所获得的景深,而是即便在最大光圈下,得到的也是全清晰的影像。
十多年前有次给广告公司拍广告,其中有一块电脑主板要求从45度角斜俯拍,而每个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上的字迹全部都得清晰。我用遍了能找到的各种镜头,光圈收到最小还是办不到。而客户方拿出的日本的画册的确是全清晰的。在那个连摄影书籍都难得买到的年代,哪里知道它是用技术相机拍摄的啊......这事儿以后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结,以至于当知道还有种相机叫做“技术相机”后,毫不犹豫地买了我的第一台4x5双轨机——皇冠格拉菲,题图照片就是当年用4x5反转片拍的。直至今日,我还收藏着林好夫和富士680技术相机。
大、中画幅技术相机均有平移和偏摆调整功能,它利用的是镜头像场的边缘部分的斜角透视,因此可选用镜头的像场要足够大。平移功能能够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因而广泛地运用于建筑摄影中矫正楼体下大上小等状态,而偏摆功能则主要用于“萨姆拍摄”,获得“全景深”的影像。
当数码相机全面取代了一般胶片相机,而大画幅数码后背又是我等贫民所不敢奢求的,在普通单反数码相机上实现这些技术调整就成了一个梦想。我也曾买过大画幅相机的135数码转接板,还是因为麻烦而放弃了。曾一起玩过大画幅而主攻建筑摄影的老哥L君更是花1.3万大元买来了佳能24mmTS-E移轴 镜头 。
“让普通镜头摇头”——网络让这个愿望实现起来竟然是这么容易。近来一种移轴接环在淘宝等销售。它介于镜头和机身之间,具备平移和摇头功能,让普通镜头变成了移轴镜头。最贵的当属哈苏的, 价格3.9万元,其次是德国的MiREX,价格是3、4千元;同时具备平移和摇头功能的国产品牌接环需要1800元左右,而单独具备平移或者摇头功能的,则只需要几百元。平移功能所取得的改变透视效果在后期ps里很容易实现,而全景深的效果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软件能够做到的。我选择了单一功能的摇头接环。
用转接环实现技术调整有两个前提:一是所用镜头的像场要大于相机的CCD(CMOS),二是镜头的像面距要大于机身的法兰距。也就是说:135全幅机身上必须用120画幅的镜头,这个比较麻烦了,120镜头分辨率一般都不及135镜头,画质好的康泰时645和哈苏的蔡司镜头都价格不菲。另一个选择是135全幅的镜头用在APSC画幅机身上,接环的距离加上镜头的像面距,也只有单电相机可以承接了。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EOS转SONY NEX的接环,这样可以说通吃我手头的大部分各种卡口的镜头了。接环回来只在桌上和室内试拍了一下,还没拿出去实地拍摄呢,今天天气不错,便到湖边试拍了几张:
机身sony nex5c,镜头vivitar28mm2.8,还是从桌面的试镜开始吧:上图没用摇头功能,光圈f2.8,只有中间部分的字迹是清晰的,上下两端模糊了。下图向下偏摆镜头,边调整焦距,直至全清晰:
接环是可以360度旋转的,每30度有定位。以下上图为反向偏摆,故意虚化左右影像;下图为向左偏摆,直至画面全清晰:
室外换了宾得77mm1.8“二公主”,光圈f2.8,前者焦点调在人身上,近景的花儿全糊了;后者向下偏摆镜头,同时调整焦距,直至前后景全清晰:
向右偏摆接环,柱子基本全清晰:
向左偏摆接环,只要中间的清晰:
回到vivita28mm2.8,仍然全开光圈,前者向下偏摆,全清晰,后者还原偏摆角度,只有近景清晰:
这排栏杆在画面中是斜向排列的,于是采用了向左下角斜向偏摆接环,前者为偏摆的,后者是取消偏摆的:
初试接环,还没有摸到调整规律。与大画幅相机不同的是,技术相机多半可以镜头平面和胶片平面同时调整,而这种接环只是让镜头摇头偏摆了。在实际拍摄中,要用萨姆定律获得全景深的影像,在偏摆调整后,自然还是要收缩光圈的,因而细微的误差并不要紧。
当拍摄主体平面、镜头平面和成像平面三者相交于一线时,此时拍摄主体平面上的全部景物都会呈现清晰的状态,这就是沙姆定律。 沙姆定律是由奥地利的陆军上尉希奥多·沙姆禄格(Theodor Scheimpflug)所提出,原本应用在他的空照透视图上作技术修正之用,它是透过移轴操作来改变焦平面的位置,让画面中的清晰范围分布产生改变,以达成景深控制和缩放光圈之成像品质都能兼顾。只要以移轴操作中的俯仰或摇摆让原本平行的前后焦平面相互交集,就能改变景深的空间性。
认识沙姆定律
了解焦平面和移轴的概念后,才能掌握沙姆定律。当拍摄主体平面(原本的前焦面)、镜头平面(镜头中心点垂直于光轴所延伸出来的平面)和成像平面(通常是相机的感光媒介部位,原本的后焦平面)三者相交于一线时,此时拍摄主体平面上的全部景物都会呈现清晰的状态,经由这样的清晰平面位置改变,就可以漂亮地解决景深分布的问题,而不必依赖缩放光圈来控制;在某些需要拍摄画面内容全部清晰,又不想要把光圈缩得太小而影响画质的拍摄场合,能发挥极大作用。
沙姆定律较常使用在大片幅相机上,但中片幅、135片幅及其它较小片幅相机也可以利用移轴镜头来部分实践沙姆定律。或许多数摄影者并不太有机会接触到它,但若有心想尝试,也并无不可,不过提醒在开始练习这项技巧的使用方式之前,必须对相机各项操作观念及技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才不会无所适从。将镜头往前倾斜,让镜头平面和成像平面(后焦平面)斜交成一个角度,如此一来原本应该和成像平面(后焦平面)平行的拍摄主体平面(前焦平面),也跟着倾斜,在空间中切出来的薄片,就变成由山丘的位置斜切向前景的花草而下,此时再将光圈作稍微地缩小,就能够得到足够的景深,最后成功取得从近景到远景都清晰的拍摄结果。
沙姆定律的应用。这个拍摄情境中,作为前景的花草距离相机非常近,若以平常缩光圈增加景深的方式拍摄,无法把近处的花草到远方的山丘都确实纳入景深范围之内,且若光圈缩得太小将导致画质变差。
沙氏定律原理其实很简单,当年主要是为了用于航空摄影,解决其不用成像较差的小光圈还能拍摄出高清晰、大景深的航空照片来,而发明了这项校正技术。发明者是上世纪初的奥地利陆军上蔚西多尔·沙姆夫禄格,简称沙姆定律或者沙氏定理。拍摄时只要当被摄体平面(景物)、影像平面(焦平面)、镜头平面这三个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点时,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从近处的小草沙砾,到最远处的山石灌木都能确保持纤毫毕现,这对于普通的照相机和镜头而言,即使是最小光圈也无法做到。
潘泰康百佳镜头怎么样?
潘泰康百佳镜头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镜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度,对于人像、风景等拍摄场景都表现不错。其光圈开放时的虚化效果也非常出色,适合拍摄具有艺术感的照片。此外,潘泰康百佳镜头的机身采用金属材质,手感较为舒适,操作也相对简单。总的来说,潘泰康百佳镜头是一款不错的选择,特别适合入门级或中档相机用户使用。
以前ZEISS(东)主打低端的二线品牌,在德国算是三流品牌了,可能当年跟weillta之类定位比较像,比LEICA、ZEISS IKON、福伦达、Rollei之类都要低一些,最早出来跟康泰时应该差不多,但后来的定位应该比Contax要低。跟林好夫、Exaktu之类的更没法比。\n\n不过现在的PRAKTICA实在很沦落。在德系品牌里,曾经的柏卡是相对垃圾(但还是好东西),而现在的柏卡则是彻底垃圾了,就找人代工生产一些几百块钱的小DC。 \n\n不过德系品牌里现在就LEICA混得比较开。\nZeiss只做镜头放弃机身。\n福伦达和Contax被日系品牌收购,福伦达(确善能)还有胶片机推出,Contax现在完全没动静。\nRollei被转了N道手,现在能见得着的只有贴牌小DC,跟柏卡一样。\n林好夫大画幅还能看得到。\n爱克山泰应该也倒了。
关于林好夫和林好夫相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