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墓(李世民墓地有没有被盗过)

旅游攻略098

历史上唐代李世民的后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由于老家面临拆迁,他把家谱保存在了办公室的柜子里。据称,李建峰保存的这部家谱,极有可能是李家村这一家族分支最后一套家谱。见到记者到来,李建峰拿钥匙打开密封的柜门,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谱封面上都写着:“莲溪李氏宗谱”。

出现在令陕西的西安一带。因为唐朝的首都就在长安。常有,就是今天的西安拥有六朝古都的资质。而唐朝当年灭亡的时候,许多李性族人就隐世埋名,做一个普通的人,不征求名利,不做官。

而后后世也吸取王朝灭亡的原因,做到重视农业工业。这就是唐代李世民后人出现的地方。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说起李世民的后代,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李初爱老先生,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谁,上面全有记载”,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来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根据宗谱的记载,汉景帝时李家就出了个骠骑都尉李广,李广一生戍守边关,与匈奴七十余战,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这套家谱中记录的李家第24世子孙。 宗谱中记载:“讳渊,字叔德,袭封唐公,隋末起兵,受恭帝禅国号大唐,庙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高祖在位9年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以立为太子,而后继帝位。 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这套族谱对李世民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记录,宗谱记载:“讳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唐得天下,勘定祸乱,削平偕伪,皆其功也。高祖因传位焉,庙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懿宗去世后,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在位15年,后唐昭宗李晔即位。 李晔也是懿宗的儿子,僖宗排行老三,昭宗第七。 唐昭宗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此时的唐朝已经积重难返,回天无力。昭宗所做的,只能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而高淳李家村人就是唐昭宗的子孙。 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 从家谱记录来看,唐昭宗的重孙就是李德鹏。而现在高淳李家村人是以李茂学为始祖的,李茂学的祖先从家谱中可以清楚地查阅到,李茂学的祖宗是唐昭宗的重孙李德鹏。 李茂学是李氏家族的第54代子孙,也是高淳李家的第一代,属李世民一脉相传的正统后代分支。 宗谱记载中有这样的文字:“茂学,行区入迁溧水俞家滩,即今分隶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据李建峰解释,唐灭亡后,李氏家族许多子孙被迫分散,到处都有李家后人。其中李茂学这一支流落到溧水俞家滩,当时高淳和溧水还没有分开,俞家滩也就是后来的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因此他们这一支被称为“莲溪李氏”,修的宗谱也被命名为“莲溪李氏宗谱”。 他还解释,莲溪村也就是现在的高淳李家村。 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在家谱中亦有记载,是作为最终的辈分名单出现的。李维化是第71世,由此算来,李建峰应当为李氏家族第73世。若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算起,李建峰就是李世民的第48代子孙。 从家谱上的记录看,这套家谱在清朝和民国都曾经重修过。 但从民国以后,家谱就没有重修过,时间长了,由于纸质问题,已经损毁不少。李建峰觉得,他还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但怕这些破旧的家谱保存不了,因此他打算尽快修复这些家谱,并重新复印一份,让这套家谱一直保存下去。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人,全国各地以及新家坡等海外的李姓,许多都有族谱记载是李世民的后代。但是,历代族谱大都因年代久远、战乱、饥荒灾年、迁移变动等因素,几乎都没能留传下来,或许在陵墓考古中会偶有发现。

然而,对于后世存在的族谱,认可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明清年间的族谱。因为,在明清那会,有个行当就是“谱匠”,专靠给人造家谱为生。例如:你姓刘,就能把你扯到刘邦身上;你姓杨,就能把你同杨家将拉到一起;你姓赵,就能把你与秦始皇和赵匡胤联系起来;你姓李,就算可能没有成过家的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子),也会成为你的先祖等。

同时,在后世也有此类的专门网站,帮一些想要造族谱的人,包装出与古代帝王将相有关的族谱出来。

因此,李小龙、李嘉诚、李光耀(前新加坡总理)、李登辉(前台湾地区领导人)等人,都说自己是李世民的后人,但究竟有几个人相信呢?

再说,李姓毕竟是中国的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8%左右。所以,认为自己是李世民后人的李氏家族有点多,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过,关于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等人是李世民的后人的说法,却有极高的可信度。

2010年,据昭陵考古发现的皇家族谱记载,唐昭宗李晔也是李世民的后人。天佑元年(904年)三月,朱温(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梁太祖)发动叛乱之时,唐昭宗为避免宗族遭到叛逆斩尽杀绝,担心无人继承香火,随将何皇后刚刚所生的小皇子托付给年过花甲的心腹近侍金紫光禄大夫胡清(人多称胡三公)。

接着,胡三公便带着皇子悄悄回到了老家安徽歙州婺源县考水(又名考川),隐居下来。

同年八月,唐昭宗被朱温指使亲信蒋玄晖等人杀死于洛阳。同时,唐昭宗的诸皇子以及德王裕等九个亲王也被缢死在九曲池畔。最后,朱温又将唐朝末代皇帝李柷毒杀。至此,李世民的直系后人几乎都死于朱温之手。

逃到老家的胡三公,为了避开朱温的耳目,随将小皇子随身附带的皇族信物收藏起来,并给小皇子取名为胡昌翼,意为感恩胡三公的翼护之恩。

随后,胡三公将胡昌翼当成自己的儿孙,精心抚育、传经授道。

同光三年(925年),到了后唐庄宗李存朂时期,22岁的胡昌翼参加以《易经》为主的“明经科”考,高中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榜眼”。这时,胡三公才说出了胡昌翼的身世,并将他的皇族信物一并归还。

此后,胡昌翼不愿折节侍奉他国之君,随退出仁途,隐居乡间,开设“明经书院”,讲学施教,并主攻明经理学和经学研究。最后,成为一代儒宗,人称其为“明经公”。

不久,乡里人都知道了他的身份,暗地里称胡昌翼为太子。因此,后世有“明经胡”始祖胡昌翼和“李改胡”的说法。

后来,胡昌翼历经五代十国纷争,宋太祖、宋太宗两朝,直到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去世,享年96岁。

至今,婺源考水古村外的胡昌翼墓,虽经一千多年的岁月,但依旧完好。

胡昌翼死后,留有三子,延进、延宾和延臻,其子嗣也一直延续到墨业始祖胡天注、红顶巨贾胡雪岩、著名哲学家胡适等这一代。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明经胡”的后裔子孙。

只不过,胡雪岩的直系子孙大约有200余人,几乎无一人继承祖业经商,也无一人从政,基本分布在海外的7个国家,多数从事文教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工作。如:第五代孙胡筱梅曾获得陈毅市长签发的“上海市第一届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 教师”、“上海市第一届三八红旗手”称号。

而胡适的长子胡祖望,曾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职务;其孙(胡祖望与曾淑昭之子)胡复,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虽说,在修订族谱中,有个伟大的先祖,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子孙后代的奋斗动力。同时,一族之人拥有同一个族谱,也能令同族之人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但是,这些只不过是表象的形式罢了,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壮大整个华夏民族的这个大家庭,而不仅是一家一族的兴旺。

图片来源网络

李世民一共14个儿子,现在在江西上饶有发现李世民的后代。在广东也发现持有李世民一脉族谱 后代。

李世民的墓被谁盗的?

朱温

李世民的墓被朱温盗窃了。 军阀朱温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这倒并不是他多么能打,而是因为他极爱盗墓。根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温韬所盗的墓中就包括李世民的昭陵。

山东为什么有魏征墓?

山东滕州有魏征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唐太宗的选择**: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魏征的忠诚和贡献,选择了礼泉县的九嵏山作为自己的陵墓所在地,并允许魏征等功臣陪葬于此。

2. **射箭比赛的决定**:有一个传说,徐懋功和魏征都希望得到凤凰山作为自己的墓地。在一次陪同李世民游山时,他们请求赐葬于此。李世民提出用射箭来决定,实际上他更倾向于赐给徐懋功。但徐懋功看出了李世民的意图,故意没有射中目标,让魏征得到了这块风水宝地。

3. **文物保护单位**:滕州的魏征墓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魏征墓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唐太宗对魏征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后世对魏征功绩的纪念。

唐太宗和武则天死后葬在那了?

唐太宗葬在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具特色的 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较早 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李世民墓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李世民墓地有没有被盗过、李世民墓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