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同时为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在造像风格上有哪些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什么特点(2)大量石窟佛像的开凿说明了佛教的兴盛,请分析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
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区别如下:
1、建造时期不同。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
2、石窟风格不同。
龙门石窟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
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3、文化体现不同。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日本和西方的艺术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的范畴有点大,只能缩小范围来做比较。以戏剧为例吧。
两者相同点在于都是宗教起源:
日本戏剧的源头,是原始的咒能。其产生主要源于宗教的咒能和生产的咒能。由巫女在镇魂招魂祭上 做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发展为即兴乱舞。欧洲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即兴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泰斯庇斯则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后期发展:
日本戏剧起源之后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佛家文化影响,逐渐发展为意识流写意风格,注重雅,庄重。而西方戏剧则更为写实,有具体的故事,发展流程,并有极为详细的语言阐述。
日本艺术比较诡异,内敛,西方的比较开放
佛教美术的介绍就到这里,更多关于佛教美术四大样式、佛教美术的信息请搜索本站进行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