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火车真伪?
时逢出行高峰期,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假火车票,我公司特总结了以下几条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1. 车票的纸质 火车票的印刷纸质较好,不轻易折破,新打印的火车票纸质具有良好的韧性,轻揉车票有清脆的声响,真票手感稍粗糙,假票手感光滑,鉴别方法如同人民币钞票;
2. 车票的印刷 印刷火车票所用油墨,打印后车票字迹清晰,用水不可轻易洗掉;
3. 条 码 每张火车票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条码,在车票正面的左下角,条码印刷清晰,字体方正美观,用手触摸有 突凹的感觉;
4. 水 印 火车票背面对光可以看到有一个个“火车头”的水印图案,或放验钞机如同钞票不作报警信号;
5. 辅助工具 将火车票置于紫光灯下,可以看到一段段分布不均的荧光线条;
6. 注意挖补票 用手轻刮车票票面,防有挖补过的车票,这种假火车票近期比较多出现,特别注意! 票贩子一般惯用3种手段制作假票:
第一种票贩子将已到站还未过有效期的中转签字票低价回收或捡来,重新中转签字后低价卖给旅客,此票多数票面较旧,且已被剪口。
第二种就是将废票、短途票的日期、票价、到站、座号用涂改液涂掉,重新进行涂改使短途变长途、废票变成有效、票价低的变成票价高的车票。
第三种是有的票贩子假称自己在车站有熟人能买到车票,甚至冒充车站工作人员,骗取旅客票款或以借查看旅客车票为名,偷偷用早已准备好的假票将旅客的真票换下来。
现在微机打印的 “软纸车票”,采用的是特制纸张,不仅质地柔韧,表面光滑,而且票面的水波纹线细密,字迹清晰,票面干净,逆光看有水印,若仔细辨认或稍作转换角度即可见“中国铁路”、“CR”等防伪隐形文字及字符,同时车票上印有条形码。 那些挖补过的车票,可通过逆光照看和手摸来鉴别,这种假票的制造者,往往是将假票上需要的站名、价格等字体,整个地从其他书、报或废票上挖下来粘贴上去,因此该字体与整个票面颜色不统一,与票面字样不一致,只要用手指轻摸票面,便会有凸出感。
涂改后的假票字迹模糊,用手指触摸会有墨迹较易识别。
自行印制的假票,一般纸质较差,有的客票正面底纹斜线模糊、中断,字迹不规整、不清楚。
如果你要是觉得你买的票有问题,直接拿到铁路工作人员那里去询问确认。我就在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上,发现我下铺的人买的就是假票,经过询问才知道,就是在临开车前,从个陌生人手中买的,我拿过票一看,印刷色彩浅,字迹模糊,属于明显的假票。拿着假火车票上车,车票无效,需要从新购票。
网上怎么查电子真假火车票?
火车票上面都有一个编码和印章,在上面网上搜寻查询就知道它是真是假
火车票发展历史总结?
火车票上世纪以前的主票是小型硬板票,分客票(慢车票)、直快票(普通快车)、特快票、卧铺票,辅票是纸质代用票,发站、到站、票价需手工复写。现在是纸质的打印票,后来实名制后连姓名身份证号都上了票。再后来电子票,无票凭身份证刷脸进站,越来赿简单了,对老人也越来越个人方便了。
火车票发展史已有一百年,第一代是硬纸卡,第二代是磁卡,第三代是网上购买。火车的历史也一百多年,从蒸汽机车到高速列车。
1. 火车票发展历史非常丰富。2. 最早的火车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火车票是手写的,用于记录乘客的乘车信息和票价。随着技术的进步,火车票逐渐采用印刷方式制作,方便了乘客购票和核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火车票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购票和验票的效率。3. 随着火车运输的发展,火车票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购买电子火车票,方便快捷。此外,一些地区还推出了刷脸进站的技术,使火车票的使用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4.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车票的发展也将继续演进。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化的火车票形式,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验票过程,或者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实现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乘车体验。火车票的发展将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火车票作为一种旅客运输的凭证,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以下是火车票发展历史的总结:
1. 19世纪初:蒸汽火车的出现使得铁路运输迅速发展起来。最初的火车票是基于手写或印刷的纸质票据,用于记录旅客的乘车信息和购票费用。
2. 19世纪中叶:随着铁路网络的拓展,火车票开始使用编号系统,以更有效地管理乘客和车厢的配对。这些票据通常是由车站人员手工填写的。
3. 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火车票开始使用印刷机打印,减少了手工填写的时间和错误。票面上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如列车号码、出发和到达站、车厢号码等。
4. 20世纪中叶:机械式火车票发售系统的引入使火车票的售票过程自动化。这些系统使用钢笔、碳纸和打字机,使销售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5. 20世纪末:电子火车票(e票)的出现标志着火车票发展的新阶段。旅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电子票,无需打印纸质票,只需凭借确认号或二维码进行登车。
6. 当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和电子钱包的发展,许多火车票销售平台和铁路运营商提供了手机APP和网页版的购票服务,使得购票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火车票发展历史见证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铁路运输的发展。从最初的手写纸质票据到现代的电子火车票,不仅提高了票务管理的效率,也方便了旅客的购票和乘车体验。
第一代:纸板火车票。这种车 票使用的时间最长,堪称“爷爷 辈儿”,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至 上世纪90年代结束。
第二代:软纸火车票。1997 年,“纸板票\"被“软纸票\"取代, 淡粉色铺底的车票上印有一维 码。2009年12月10日起,软纸 车票的一维条码改为使用二维 条码防伪车票系统。
第三代:磁介质火车票。2007 年7月1日,推出磁介质车票, 它利用磁介质记录票面信息, 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
第四代:无纸化火车票一-身份 证。2011年6月开始,“刷身份 证进站”的无票时代来临,京津 城际、京沪高铁只要带着二代 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上刷证直 接进出站。
到2019年,乘客或可实现“刷手 机”、“刷身份证\"直接进站乘 车,而不需要在乘车之前特意 换取纸质车票。
火车票的格式?
硬板式第一张火车票就诞生在1830年9月17日,即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运送旅客之时。这张车票长88毫米、宽60毫米,车票上只印有站名,而发车时刻、乘车日期及发行者签名均由售票者书写。与此同时还发行了开业纪念的特别站台票。从此以后,陆续开业的铁路纷纷效法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发行了大小各异的各式火车票。虽然有的车票上除印有站名外还印上了公司的名称或乘车等级,但发车时刻、乘车日期及其他必要事项仍由售票者填写。
根据现行规定,中国境内的铁路客运车票正面必须载明以下内容:
出票地点
标示于车票右上角,2015年6月25日起改为车票最下方21位售票码的右边(右上角改为检票口地点),代表出票的车站或代售点所属车站。
发站和到站站名
除了以中文显示,下方附有站名的汉语拼音或英文,2015年6月25日起在始发站和到达站的站名后均标注上了“站”字。
车次
中国铁路列车车次。
运行径路(仅限通票)
标示于发站站名下方,代表列车的运行经由和运价里程接算车站。
通票等级(仅限通票)
标示于到站站名下方,以“普客/普快/特快到”方式表示,代表通票等级。
乘车日期及发车时间
时间为北京时间,以24小时制表示。
车厢号及座号或卧铺号
以“XX车XXX号”方式表示,部分城际铁路(采用CRH6型)则标注不对号入座。
票价及票种或支付方式简称。
列车等级,及座席或卧席等级
旅客列车等级及车次。
乘车人身份证号和姓名
上排为身份证号(为保护隐私其中四位数用*代替),下排为乘车人姓名,2015年6月25日起改为并排标注。
标注“买票请到12306 发货请到95306 中国铁路祝您旅途愉快”字样
车票原则上限乘当日当次车,中途下车前程失效。
为提高火车票的防伪性能,铁道部决定自2009年12月10日起,采用票面样式经过重新设计的车票(包括纸质和磁卡车票)。新版车票的最大特点是原来在车票下方的防伪条码换成二维图案。中国铁路的车票版式于2015年6月25日再次发生变动,并于8月1日全部替代旧有版式。中国采用防伪二维图案前最普遍的纸质车票(旧版)
经重新设计的纸质车票(车票右下角带防伪二维图案)
2008年起在北京、天津开始使用的蓝色磁卡票
带防伪二维图案的蓝色磁卡票
2015年6月下旬启用的新版车票,介质不变,版式有所调整
2015年6月下旬启用的新版车票(带有中国铁路广告信息)
2016年起出现的带有商业广告信息的车票
● 高铁分G和D,两者有何区别?列车长说出解释
●鲁南高铁提前通车?官方回复来了
●最高时速600公里!未来有望
关于火车票真伪和火车票真伪查询系统查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