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推光漆?
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 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曾屡获标准 金、银奖。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典型产品——推光漆器首饰盒,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漆器用什么做的?
在古代为了使家具,饰品,收藏品,装饰品等物件,及高档物品经久耐用,鲜亮美观,浑厚古朴,就用在当时最为先进的处理方法,桐油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的各类器具,都可成为漆器
漆器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首先是选择用材,一般漆器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它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高档漆器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等名贵材种,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 第二步:涂灰。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灰料制作过程: 1、生漆灰。用生漆和石膏或瓦灰,加适量的水及少量煤油调和而成。 2、猪血灰。以新鲜猪血加适量生石灰搅拌成熟后,再加入不同细度的瓦灰而成。分粗灰(60目)、细灰(160目)、浆灰(200目)三种。 3、合成灰。在聚乙烯醇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清水,煮沸。另以松香、清漆混合加热溶解,然后两者相和,经搅拌制成合成胶。 第三步:上灰。 1、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 2、上粗灰。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木坯上,以日光或远红外灯烘干。高档产品一般用 生漆灰。 3、打抹、刮裂。刮去干粗灰上的毛刺。 4、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丝贴实于木坯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牢固度。 5、上细灰。要求刮得平整,厚薄均匀,并达到一定厚度。镶嵌工艺除底灰外,还要上一次细灰。 6、上浆灰。阴干。 7、清灰。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达到平整,无波浪纹,平磨螺细产品要加水打磨,将图案磨显出来。 8、刮浆。用薄灰料将灰坯孔隙刮平。 9、砂磨。用细号水砂纸细磨。 第四步:髹漆。 1、制漆。经过滤去杂质后的生漆,在经加温、搅拌,去水份,即为推光漆。腰果漆是腰果壳油加溶剂及其它化学材料,经反应釜加热化合,即成合成腰果漆。 2、上漆。用推光漆或腰果漆,均匀地刷涂(或喷涂、淋涂)于制好的灰坯上,下窨房阴干。待实干后,在由砂纸砂磨。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髹涂第二次、第三次......方法相同。 3、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元代漆器制作过程?
元代漆器的制作过程:
1、制胎。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 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2、采漆剔犀工艺使用两种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从漆树上刻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的交替髹涂累积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四个月之久)。大漆采自漆树,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树皮,在树木上划开如柳叶刀的刀口,树体就会渗出乳白色液体,顺着柳叶口缓缓流入竹筒,然后让有经验的工匠制成大漆。
3、髹漆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功力和艰辛所在。
4、描绘纹饰为描绘剔犀工艺的外在美丽纹饰,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
5、剔刻剔刻为漆器剔犀工艺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其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6、推光推光为漆器剔犀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揩清漆和推光漆的区别?
两者用途不同:
揩清漆是半熟漆。而揩清漆,即提庄漆可以看作是一种半熟漆。
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典型产品——推光漆器首饰盒。
关于推光漆器和推光漆器首饰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http://www.nielie.com